(记者 张云 李衍强)伤病得到救助,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一连串的改变,让鄌郚镇东山旺村村民李学孔一家感激不已。
2020年,肢体、听力残疾的64岁李学孔,又不幸患上股骨头坏死。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困顿不堪。“治病需要一大笔钱,我们出不起。而且家里就我一人干活,我要是倒下了,家里就没有收入来源了。”
2019年,县畜牧业发展中心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李晓明来到东山旺村,在入户走访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扶贫方案。
了解到李学孔一家的情况,李晓明对其生活境况很关切。李学孔身患重病后,困苦的生活更让李晓明揪心。为了帮助这一家人走出困境,李晓明在其原有低保户的基础上,又为他争取了多重三级残疾等各项补助政策,同时,治疗上最大限度减少花费。考虑到他的年纪和身体不再适宜过度操劳,帮他家里申请了光伏发电,保证了一家人的生活来源。
“东山旺村是省定贫困村,有64家贫困户,其中建档立卡享受政策的有8户、21口人,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李晓明介绍,“我们争取上级资金,为贫困户整修房屋,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仅居住条件改善不是真脱贫,想脱贫还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与村‘两委’商讨,向村民调查了解,村里有种植樱桃的传统,我们发展了200多亩大田樱桃,建设了两个樱桃大棚扶贫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余元。”
如今,新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能为李学孔带来六七百块钱的收入,再加上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养老金、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富民生产贷等补贴,还有自己的生产经营性收入,李学孔一家两口人,人均年收入9000多元。李学孔深知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充满感激地说:“如果不是国家帮忙,光是病情就能拖垮整个家,现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了!”
了解到光伏太阳能发电是一个投资小、收益稳定、风险小的好项目,李晓明与光伏发电企业联络,由村集体投资51万余元,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发电量12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为集体和村民增加了收入,避免出现返贫现象。
东山旺村党支部书记李学新算了一笔令人欣喜的总账,“村集体贷款、投资51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预计能够发电20年。前十年,去除银行贷款,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1万多元;后十年,每年能为村集体收入7万多元。有了这个项目,村集体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近年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贫困户家里整修了厕所、安装了自来水、重新修缮了房屋,院里铺设了扶贫小道。看着家里焕然一新,病情也有了极大好转,李学孔高兴地睡不着觉,脸上露出笑容,“有了国家帮助,住上了好房子,心稳定了,以后的日子有奔头了!”
驻村两年来,东山旺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村集体有了项目支撑,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贫困户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李晓明心中很是欣慰:“这两年虽然受了很多累、流了很多汗,但是看到我们的帮扶有了成果,心里感觉这一切都值了。”
东山旺村虽小,折射的却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县扶贫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去年,我县实行“双包靠”机制,对扶贫项目逐一落实一名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名镇(街、区)科级以上干部包靠,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县享受政策户3777户、6141人,不享受政策户5374户、10966人,即时帮扶户121户、244人。依托各项扶贫项目,有正常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种植管理;年老体弱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提供园区后勤保障、保洁等岗位;对无劳动能力的,依靠村集体收入托底。
目前,我县27个扶贫项目全部正常运行,累计实现收益288.1万元,惠及贫困群众1445人次;所有扶贫资产全部精准确权到村;2020年的40个扶贫项目全部完工。截至目前,扶贫项目累计收益分红956.35万元,惠及贫困户9943户、14992人次。
我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探索建立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工作机制体制,引领群众变“输血”为“造血”,贫困村面貌不断改善,贫困户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高质量交出了脱贫攻坚“昌乐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