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面对乡村振兴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潍坊市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立足本土,放眼长远,着力在抓引进、重培养、创机制、增活力、优环境、促开发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工作队伍,绘就“人才兴、乡村旺”的美好蓝图。
今年,全国就业创业服务经验交流活动主题展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办,由山东、江苏、安徽等3个省进行主题展示,共分为导言、政策、项目、平台、服务、带头人6大板块。我省以“返乡创业展新貌、乡村振兴谱华章”为主题参加了“创业筑梦”展览,我市共有三个项目参加主题展示,分别是2019年潍坊市乡村振兴职业农民创业大赛冠军高强的“盐碱地里种福田”;我市获评“第二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代表王翠芬和张国伟;发挥潍坊创业大学龙头作用,打造乡村人才培育基地的典型做法。通过这三个项目,集中展示了我市在加快培育造就创富一业、致富一方的新型农民,积极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工作上采取的新措施,取得的新成绩。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就业大局稳定,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着力推进新增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并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提供政策扶持、组织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激活农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涉农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产融合发展新典范
——袁隆平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共种福田
在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袁隆平海水稻基地呈现出一幅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
据了解,海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以禹王湿地海水稻为依托,项目规划总面积12000公顷。其中建设核心区736.2公顷,海水稻示范区2663.8公顷,海水稻种植区8600公顷。主要建设“一区一地一中心、一镇一村一田园”。其中,“一区”为海水稻种植区;“一地”为禹王生态湿地;“一中心”为开发建设核心区;“一镇”为稻香小镇;“一村”为美丽乡村;“一田园”为以海水稻种植为基础、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创新为理念、文化为支撑、富民为根本、市场为导向的“海水稻+”新型农旅综合体,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高强凭借海水稻项目荣获2019年潍坊市助推乡村振兴职业农民创业大赛一等奖。
据高强介绍,2018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青岛启动了“中华拓荒人计划”,他有幸结识了袁隆平院士,在听了海水稻项目的介绍以及袁隆平对于农业发展的见解之后,他当即决定要在潍坊种植海水稻。于是他从安丘来到寒亭,在政府的帮助下流转了67公顷土地,准备全部用来种植海水稻。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是指能在沿海滩涂及内陆盐碱地正常生长的特殊水稻,并不是长在海里,或直接用海水灌溉的水稻,想吃出海腥味是不可能的。海水稻中含有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品后回甘。”高强告诉记者,目前他的这些海水稻全部是“订单式”农业,收割完成后,将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全部进行收购,再统一进行深加工,加工之后,每斤价格在18元至60元不等。
“小时候家里种玉米、小麦,基本都是靠天吃饭,我也跟着父母下地干过农活,但那时候主要是被动干。当看着海水稻从一粒种子一点点长大并丰收,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而且作为新型的职业农民,我们更多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让农业更加智慧化,也更加高效。”今年在高强的不断努力下,将海水稻项目结合文化旅游板块,成功打造出了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一产海水稻种植,二产海水稻深加工,三产文旅结合。
该项目围绕海水稻产业,建设海水稻加工中心、展示中心、控制中心、大数据中心、中央厨房等,建成集展示、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以海水稻种植为基础、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创新为理念、文化为支撑、富民为根本、市场为导向的“海水稻+”新型农旅综合体。
如今,潍坊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产业融合重点示范项目,其所种植生产的海水稻产品早已从田间走上了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阿里集团积极参与支持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唯一终端生态品牌“种福田”在丰收节期间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该项目区还有效带动周边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转型,扩大当地农民的经营范围,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提升农民的收入,壮大农村的经济实力,实现农业引领示范的目的,对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介绍,在海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民经过专业培训可直接参与种植管理获得收益。海水稻加工过程中,部分农民经培训后转变为加工厂工人,在自身技能和收益方面都可得到显著提升。在海水稻小镇文旅板块,不仅能解决普通农民就业问题,同时为年龄较大、家庭贫困、身体残疾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其所有衍生产业农民均可全部参与并获得收益,真正做到全方位的惠民惠农。目前,该项目已带动就业9000人,帮扶贫困户215户,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典范。
10月16日,“潍坊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十万亩种植基地测产仪式”在潍坊举行,袁隆平院士全程在线指导、见证。袁隆平院士表示,潍坊海水稻推广面积位居全国第一,成功打造了海水稻特色园区。
中华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海水稻就是“种福田”,“种福田”作为袁隆平院士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的指定生态品牌,以“品牌引领、产品发生,市场驱动、产业共荣”为核心理念,聚合海水稻产业生态圈势能,让海水稻产业造福于人。
王翠芬:
从农家妇女到全国种粮大户
今年52岁的王翠芬是高密市返乡创业的佼佼者,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妇女,到外出打工,再回到家乡创业,成长为合作社理事长,源自她扎根土地的创业激情,源自她引领致富的发展初心。
王翠芬是远近闻名的全国种粮大户,上世纪90年代,当时在外打工的她,看到家乡大批青年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大片农田只有留守老人种植时,她毅然辞职,回乡承包了7公顷土地,创办了华翠庄园合作社,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由于缺乏规模种植经验和技术,加上对市场把控不准,开始的三四年,王翠芬一直在赔钱,然而面对挫折,她种地的初衷不改,没有退缩和放弃,而是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在学习中成长进步,决定加大规模种植,发展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王翠芬在逐步实现粮食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累计筹资100多万元,实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智能水肥一体化达到140公顷,之后陆续配齐无人机、育苗自助点种机、自动打药机等先进农机设备,经营规模达到420公顷,种植作物既有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也有菠菜,羽衣甘蓝等订单农业产品,目前这里的羽衣甘蓝种植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
“热爱农业,读懂农业,做良心农业。”是王翠芬一直秉承的信念,为提高产品质量,她以熟大豆搭配牛奶作为肥料,在确保产品绿色健康的同时,使产品营养价值及口感大大提高,同时全程实行欧美标准,坚持每批蔬菜采收前进行190多项指标检测,实现安全“无死角”。农场蔬菜的高品质,得到越来越多国外客户的高度认可,订单不断增多,她又趁热打铁,实施品牌战略,先后注册“原野初心”“白菜王”“万亩良田”等商标,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
市场做大后,王翠芬又在思考如何反哺乡村。“我就是想让更多农民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传统耕种方式。”她告诉记者,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能为附近农民提供更多岗位,使农民成为“不离土不离乡”的工人。
同时她还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帮助建档立卡人员脱贫致富,今年,她以高于市场价格流转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3公顷,引导流转土地的劳动力到农场务工,带动周边13个村庄、1300多户共计4000多人直接参与蔬菜种植,户年均增收3万元,而规模种植13公顷以上的达到了30多户。
目前合作社年生产粮食已达3000多吨,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年出口各类蔬菜已达8000多吨,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成为省级合作社、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站、国家级小麦高产创建田示范区,并承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试点项目。王翠芬也先后获得国家级“全国种粮大户”、省级“齐鲁乡村之星”“最美奋斗者”“十佳种田能手”“十佳家庭农场”“科技致富带头人”“三八红旗手”“巾帼十佳现代农业发展带头人”“最美女创客”等近三十项荣誉称号。
用心用力、矢志不渝。25年的艰苦创业,王翠芬始终秉承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活动中,王翠芬榜上有名。
“真没想到,种地还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让我更有干劲了。”王翠芬告诉记者,下一步她想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给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稳固的就业岗位,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带动他们真正的增收致富。
张国伟:
在泥土里耕耘梦想
在沃野上书写情怀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二代”,20年来,他初心不改,怀揣田园梦想,潜心钻研种植技术,建设现代田园综合体,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在乡村振兴领域一路摸爬滚打,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他就是昌乐乐都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伟。
中专毕业后张国伟一直在城里闯荡,2000年21岁跳出“农门”的他决定再次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从城里回村后张国伟没有盲目投资,而是潜心学习,他在当时号称“中国西瓜第一镇”的昌乐县尧沟镇虚心向种植西瓜的师傅们学习种植技术。年轻人上手快,他很快就学到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张国伟想搞规模经营,2006年10月,蛰伏五年后的张国伟终于抓住了机会,用自己拼凑来的承包费,在寿光市承包了13公顷土地并签订了10年合约,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种植,2007年就基本收回了成本,由此攫取了他在农业发展致富路上的“第一桶金”。
通过第一次创业,尝到了发展规模农业甜头的张国伟向着更远大的目标继续前行,经过多方考察,2014年在昌乐鄌郚镇政府的协调帮助下,他带领团队在这里流转了33公顷土地,建设了伟圣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成立山东伟圣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注册乐都瓜菜专业合作社,此后,基地年年持续扩张,规划高科技种植区、观光农业休闲区、精品无籽西瓜种植区、现代商贸物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目前,基地的建成区面积已达133公顷,主要种植甜瓜、西瓜、南瓜等瓜果,80%以上采用订单种植。
食品安全是基地的生命线。“无论是投资高标准专业检测室,还是严格的二维码追溯机制,我们的目标指向只有一个,那就是食品安全。”张国伟说,在农业园区,随处可见智能杀虫灯,喷药、施肥必有技术指导,产品外销要经过严格的农药残留等检验,要统一包装打上自己的品牌。
在温室大棚里,工人在采摘进入成熟期的甜瓜。记者发现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通过立体栽培,这里的甜瓜出苗后,可以像灯笼一样悬挂着长。“甜瓜是顺着这样的白色塑料绳蜿蜒而上,吊着长的甜瓜由于四面见光透气,不仅品相好看肉质佳,土地利用率也相应提高。一亩地如果在地上能种400株,吊着则可种1200株。”张国伟介绍说,目前吊起来种的甜瓜,瓜体大小均匀,肉质松脆,糖度高,目前批发价每公斤10到12元,比一般甜瓜价格高50%左右。
不止甜瓜,张国伟打造的高端无籽西瓜种植区项目日前入选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借助“鄌郚无籽西瓜”品牌优势,加强与多家农业院所合作,并聘用“土专家”进行大规模种植,集中管理,从根本上保障无籽西瓜品质。“现在种植的甜瓜、西瓜、南瓜,春、夏、秋三季销售收入4千万元。”张国伟告诉记者。
“自己富了不是富,广大农民致富才是富”张国伟如是说。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他积极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做到了“四个增收”。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每亩每年向村集体缴纳100元,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园区常年为周边农户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每人每年增收40000元以上,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可实现双重收入;积极引领合作社周边广大种植户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使合作社周边200公顷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每亩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开展田间课堂,义务培训返乡农民工,年培训人次3000以上,目前已带动300多名返乡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每人每年增收10000元以上。同时张国伟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扶贫工作,通过就业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方式开展扶贫工作,目前已点对点帮扶1082户贫困户,使他们成功脱贫。
张国伟所作的贡献,得到社会各界认可。昌乐乐都瓜菜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旗下山东伟圣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扶贫龙头企业”。张国伟先后荣获“青年致富带头人”“山东省乡村好青年”“齐鲁乡村之星”“潍坊市劳动模范”“潍坊乡村之星”、潍坊“乡村振兴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在谈到今年被评选为“第二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时,张国伟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要以现代农业种植为基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利用自身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以此来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进一步激发农村生产活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日筑巢迎凤归。为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取得实效,我市人社部门还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打好服务“组合牌”。出台乡村振兴“1+2”创业政策体系,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升级版;对返乡农民工等优秀人才租用独立经营场地创办小微企业的给予创业场所租赁补贴;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或指导在市外设立的返乡创业服务站,给予5万元至1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组织参加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评选,获奖人数连续两届居全省第一位;定期举办乡村振兴创业大赛,选树返乡创业典型,让职业农民创业者成为乡村振兴发展引擎的中流砥柱。
潍报全媒体记者 于菲 (图片由潍坊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