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体的生态文明。从生产到生活,离开了绿色,乡村就失去了本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济南市商河县白桥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振兴作为先导性工程,大力实施“生态立镇”战略,聚焦“产业生态化、村庄宜居化、城镇完善化”三篇文章,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产业生态化:产业园打破发展瓶颈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对白桥这个“中国大蒜第一镇”而言,产业生态化的命脉就是大蒜加工的污水处理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白桥镇开始整建制发展大蒜种植,现在全镇大蒜种植总面积已超过7万亩。
“切蒜片会造成水污染,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忍痛关停整顿200余家大蒜加工厂。现在老百姓一般是直接把蒜卖了或者运到外地去切成蒜片再运回来。”白桥镇党委书记秦茂奎告诉记者,由于污水处理瓶颈一直未实现突破,多年来白桥镇大蒜产业一直处于初级产品种植销售等产业链低端。
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今年,白桥镇借鉴外地成熟技术,找到了打破瓶颈的重锤——济南大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园。
这是今年白桥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3.2亿元。除了10条大蒜深加工生产线,还有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400吨的污水处理厂。
这个“灵魂”工程采用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能力远远大于大蒜切片加工高峰期产生的污水,污水达标排放后,还能实现农田灌溉,真正实现资源再利用。
村庄宜居化:格桑花“装点”朋友圈
随着绿色循环的农业产业新体系的建立,白桥的农业强了、农民富了,农村也更美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是如今白桥的主打色。这里的乡村不只有蓝天白云清新空气,还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人居条件。
金秋十月,正是格桑花开时节。在东董村大街两侧,格桑花竞相开放,装点了整洁的街道,也妆点了很多村民们的朋友圈。村民们纷纷“炫耀着”美丽宜居的乡村生活。
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村容村貌较差的落后村,村庄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道路两侧杂草丛生,未利用的闲散地成为杂物的堆放场。
今年,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与东董村结对帮扶。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白桥镇将该村列入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对村内大街小巷进行重新硬化,对房屋外立面进行统一粉刷,盘活闲散土地建设休闲文化广场和农村幸福院。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东董村“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也随着整治活动的推动得到全面提升。现在走进东董村,道路两侧的垃圾堆少了、柴草堆不见了、房前屋后更整洁了,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像东董村一样,今年宋家村、徐李村、党坊村等30个村因村制宜实现“美丽蝶变”,一幅幅展现百姓幸福生活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渐次展开。
城镇完善化:普法主干道成“网红”
生态和宜居不可拆分。在农村环境和面貌不断改善的同时,城镇也在不断做大做靓。
为增强镇区集聚力和承载力,今年,白桥镇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镇形象综合提升工程。
他们不仅对镇区绿化带进行重新栽植,还对商业街两侧门头房外立面进行统一粉刷并定制了统一门匾,对人行辅路、路沿石进行改造提升,城镇功能不断增强。
如今,城区主干道常丰街已经因为这些整齐划一的广告牌、统一粉刷的外立面、随处可见的法制宣传雕塑以及一幅幅吸引眼球的创意墙体彩绘,成为了当地的“网红打卡地”。朋友圈、抖音、火山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到处是她的倩影。
而这些,既是提升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是城镇精细化治理的探索。比如这条网红街也是“普法一条街”,6处宣传标语、3000余平方米手工绘制墙体彩绘均以“法润白桥、蒜香天下”为主题,5座宣传雕塑也是法制主题,既提升了环境质量又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了法制观念。
如今,白桥正深入推进国家级卫生镇创建工作,对沿街商户经营行为进行规范提升,盘活闲散场所建立农贸市场。随着镇区集市规范化管理的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垃圾上门回收实现镇区全覆盖,城镇管理综合水平不断提升,城镇的生态环境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理念先行,以实干为基,白桥将继续打好这一绿色发展的“组合拳”,打造出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