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镇前李村位于镇驻地西南8公里,与肖云镇接壤,现有289户,848人,党员35 名,耕地面积1260亩。2019年镇党委实施“强村帮带”工程,成立前李村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入社,带动40余名村民就业。并于2020年成立金乡县前李供销合作社,在村空闲宅基地处搭建410平方米的大铁棚,主要销售化肥、农药、种子等,前李村村委会、金乡县京信合作社和供销社三家入股。前李村占股51%,京信合作社占股24%,供销社占股25%,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因地制宜,增加就业机会。对于无法外出务工的人来说,越小的、越简单的项目越好,藤艺编织项目门槛低,在家就能完成,而且风险低,有着其他项目不具备的优势。而藤椅编织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前李村党支部副书记主动开车组织9名妇女到江苏参加技术培训,村党支部承担费用,并出资3万元购置所需设备,把闲置的原村服务室、老学校利用起来,作为藤椅编制技术培训和加工场所,以前李村为中心,向周边村庄逐步扩展,计划吸引100-200名农村闲置劳动力从事藤椅加工,既增加村民家庭收入,又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吸纳闲置劳动力30名,每编织1把藤椅,村民获得收入13元,村集体收入3元,预计可增加村集体6万元以上。这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模式让村民们乐于接受,既让村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增加收入,又产生了村集体效益。
发挥堡垒作用,增加集体收入。2019年,司马镇党委把玄帝庙村党支部与前李村党支部合并,发挥“强村帮带”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主动到江苏省洽谈藤椅编制加工项目,达成合作协议,成立金乡县前李村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要求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家人及邻居学习藤椅编制,组织村民利用农闲时间从事藤椅编织加工。
创新模式,实现辐射效应。以前李村为单位,组建“前李编制藤椅组”,成立编制藤椅协会,由前李村一个村带动周边村的发展,目前已带动杨马、杨关、杨邵等几个村的村民参与到藤椅编制的培训和编制中,切实发挥能工巧匠的带头引领作用,形成了“村支部+合作社+就业”的发展模式,促进了藤椅编制整村、整乡推进,集中连片进入市场。
前李村通过村党支部合并,发挥“强村帮带”作用,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方式,带动周边村民从事编制加工,获得加工费和服务费收入,实现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双促进,为村集体资源匮乏型的村提供了一条增加收入的好路。(杜瑞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