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城西街道大成社区居民徐建,肢体四级残疾,被医院确诊为双下肢动脉栓塞,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但因其残疾等级和年龄均达不到城乡特困人员申请标准,无法按照城乡特困人员的标准入住特困供养中心,而是只能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月低保金为600元。
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工作开展后,徐建的困难得到了有效解决。经过评估机构评估,最终确定徐建的残疾等级为中度失能等级,经区民政局与博山区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协调,徐建将其低保金、困难残疾人补贴、特殊困难家庭人员照料金等全部交给长寿山医养健康园,由医养健康园对其进行供养和照料。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徐建的生活难题,也减轻了街道、居委会的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在淄博市像徐建这样的特殊困难人员还有很多。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今年年初,淄博市民政局按照市委书记江敦涛“研究和建立对持续支出型特殊困难家庭各类失能人员长效救助机制”的批示要求,由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带队到先进市区观摩学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持续支出型困难家庭长效救助机制。即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建立“救助+服务”的社会救助机制。目前,淄博市已有3个区县通过这种方式为特殊困难家庭失能人员开展专业化照料护理,沂源县、博山区作为示范区县,已核实认定符合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特殊困难家庭人员5891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救助+服务”社会救助机制的创建,是今年淄博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进行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四项举措之一。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型社会救助制度,搭建社会救助保障网络,淄博市于3月4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的意见》,并于3月24日由市民政局牵头,联合8个部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城乡低保、低保边缘、特困救助供养、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伤因病造成持续支出型困难家庭人员和即时帮扶人口、孤儿、重点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城乡五类困难群体中的失能人员、在校学生等纳入救助范围。截至7月底,淄博市共对17063名困难家庭失能人员进行了生活能力鉴定评估,评估认定符合照护条件的各类失能人员13076人。
着眼构建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细化实化救助方式和标准。通过出台文件,规范社会救助方式和照料标准,按三大类别分级分档对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救助标准,分别按城市每人每小时15元、农村每人每小时1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救助方式坚持居家照料为主、集中供(托)养为辅的原则。通过细化具化救助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各类失能人员的生活难题。
织密社会救助网络,研发推广“掌上救助”社会救助信息服务平台。“掌上救助”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微信小程序端与PC端相结合的形式,实现民政社会救助申请、审核、审批流程的管理系统,打造社会救助“手机申请、线上审批”的全程网络办理模式。目前,淄博市8个区县均已开发“掌上救助”系统,并已在88个镇办推广运行。“掌上救助”服务平台的运用,在方便困难群众办理救助申请时,缩短了办理时限,城乡低保审批总时限由原来的65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了由“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和省市工作要求,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和创新,突出抓好‘救助+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水平和生活质量,使他们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