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滕
嘉祥县是宗圣曾子故里,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两手抓”,深入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统筹推进“思想提升、尊严体验、扶困解难”三项精神扶贫工程,持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2019年底全县共实现脱贫人口6007户,11894人。
嘉祥县第一书记王悦启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水稻苗盘育秧机械插秧工作。
实施思想提升工程,筑牢光荣脱贫理念。嘉祥县从转变贫困户思想观念入手,为贫困群众“换脑筋”,增强光荣脱贫理念。一方面通过道德教育明廉耻。将孝德讲堂与文化书屋、精准扶贫讲堂有机融合,将曾子孝道文化、岳飞忠廉文化融入扶志内容,用贫困户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扶贫政策,逐步实现“明是非、知廉耻”,变“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梁宝寺镇建设扶贫展馆、创办扶贫励志教育讲堂,开展励志脱贫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全县共开展培训40期,培训人数1900人,实现贫困群众就业342人,筹集爱心善款148万余元。另一方面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开展“讲好扶贫故事”活动,更新百姓好人榜、脱贫新人榜、致富能人榜,开办技术大讲堂、致富培训班、脱贫帮扶团,建立精神扶贫人员台账,组织现场参观脱贫典型,引导他们摒弃“等靠要”思想。济宁天久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宪庆是一名残疾人,他非常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状态和现实困难,在公司专门给身有残疾的贫困群众留出合适岗位,亲自与每一位应聘的残疾人员工谈心,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他们,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目前已吸纳安置200余名贫困残疾员工。同时,该公司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每月给予贫困残疾员工300元生活补贴,激励员工比学赶超,对月工资超过1000元的残疾员工,额外奖励200元,以此类推,月工资最高可增加500元奖励,残疾工人月工资最高能够达到3000元以上。
实施尊严体验工程,增强自我脱贫自觉。通过增强贫困户致富本领,让他们感受到脱贫带来的尊严,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心。一是精准施策因地制宜。针对部分贫困户“离不开、拿不出、等不起”等困难,实施了以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电商、小光伏”为内容的“五小产业”,实现扶贫产业“精准入户”。梁宝寺镇为贫困户每家赠送30只芦花鸡,一年能养3—4批,占地不到2平方米,饲养3个月就能见到收益,每年增加纯收入1600多元。二是产业扶贫筑牢增收路。全面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四位一体”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广泛参与到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旅游休闲、家庭手工业等经营活动,先后投入产业专项扶贫资金5844万余元,形成了85个扶贫项目,产生收益400万余元,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开展贫困户就业技能培训1200余人,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220个,建设“就业扶贫车间”21个。三是党建“1+N”帮扶稳人心。按照贫困户“需什么帮什么”原则,开展党建“1+N”组团结对帮扶活动,由一名乡镇科级干部牵头,组织基层党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爱心人士、包村干部参与,根据贫困户不同需求精准组团,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为结对家庭提供健康就医、教育辅导、心理咨询、技能培训、资金帮扶等服务,实现从“一帮多”到“多帮一”。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帮扶活动,电视台开辟专栏,动员社会各界、各行业参与活动。截至目前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2197件,捐款、捐物61.6万余元。四是移风易俗增“底气”。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让贫困群众甩掉“人情枷锁”。全县559个村全部把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每村建立红白理事会,按月组织 “不要彩礼的好媳妇”“丧事简办的好孝子”等评选活动,婚事平均费用由6万元降到3万元,丧事平均费用由3万元降到4000元。
嘉祥县梁宝寺镇阳光扶贫教育基地,梁宝寺镇挂职党委副书记高玉伟开展精神教育培训。
实施扶困解难工程,祛除劳动脱贫羁绊。一是开展“孝善引领扶志工程”。制定出台《关于推广建立孝善养老基金加强农村孝善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如果70岁以上贫困老人子女每月缴纳赡养资金不低于100元,政府将给予适当补助。2018年该项工程共惠及贫困老人3755人,政府财政投入27.4万元,带动贫困户子女缴纳孝善款551.5万元。二是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建立“六重医疗保障”,把贫困群众负担费用控制在医疗总费用的10%以内。三是关爱困难家庭精神病人。按季度开展免费巡诊活动,实施分类救助。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药物治疗救助对象和住院治疗救助对象分类审批,签订救助服务协议。截至目前共为429人免费发放14.9万元药物,为41位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办理了免费住院治疗手续,让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得到有效救助。四是推行慈善互助模式。村党支部结合“说事议事”平台,举行“晚会说事”活动,许多贫困户主动“走出来”,上门找党员干部谈心说事、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如今“吃完晚饭来坐坐,心里有事来说说”理念已经深入村民心里,形成一人有难众人帮、一家贫困大家扶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