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敏 樊爱 钟明
“我以前在纺织厂打过工,也卖过油条,从来没有种过地,没想到种地还成了第一名!”7月26日上午,位于利津县凤凰城街道的智联农创工场内,正在举行首茬运营总结回顾暨优秀合伙人表彰大会,荣获特等奖的王盼激动得语无伦次。
32岁的王盼和丈夫俩人承包了2个大棚,共5亩地,种植小西红柿和尖椒,从3月底种植到7月底第一茬收获完毕,在园区内达到单棚产量最高7.14万斤,单棚最高纯收入12.5万元,王盼在表彰大会上荣获特等奖并被颁发1万元奖金。这得益于园区内运用了寿光恒蔬无疆集团“合伙人”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联农带农富农”。
村民变身“合伙人”,让有意愿种地的“合伙人”心无旁骛只种地,并在盐碱地上种出高品质、高产量、高价格的果蔬。“利津智联农创工场,总占地1200亩,投资1.6亿元,建设各类设施117栋。是由东营绿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恒蔬无疆农业发展集团进行运营,是采用‘国资平台+运营商+创服机构+产业工人’的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五化’实现了园区管理智慧化,通过‘六统一’实现了果蔬生产产业化;将原来各自为战的分散经营变为组织化、集群化经营,产生了良好的规模、品牌和示范效益,是诞生在盐碱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负责人于向阳介绍。
来到园区,现代化立体展厅引人注目,58个高标准的蔬菜大棚整齐划一,谁能想到这曾经是一片只长芦草不长庄稼的盐碱地,更难以想象的是园区从2019年10月份开始动工到12月1日投入使用,仅仅用时60天。
“利津智联农创工场建成运营以来,拿到了一个冠军,树立了一个标杆,培育了一个品牌。一个冠军就是园区建成运营后的第2天,迎来了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比活动,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个标杆,园区在今年4月份成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示范基地,担负着蔬菜质量标准的拟定、执行和推广。也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所执行的就是国家标准。一个品牌,就是‘一品益津’,通俗讲,意思就是,‘咬一口,就流哈喇子’,这个品牌,就是要让消费者记住产品的优良品质,记住这个味道,记住我们打造的盐碱地上的果蔬工场。”场长常钦荣在颁奖仪式上骄傲地说。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摆脱传统模式。为此,恒蔬无疆创立“物业式”带农联农利益联结机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统一管理运营,打通产业种、产、销链条,并依托寿光人才优势,对园区产业工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产业工人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园区“合伙人”模式充分落地的核心支撑。
“智联农创工场是恒蔬无疆集团第4代数字园区,产业工人就是我们在座的合伙人。在这里我们用工厂化思维做农业,园区的每个棚都是一个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的车间,在这里产业工人严格按照恒蔬无疆81道标准工序进行蔬菜全流程标准化种植管理。”常钦荣告诉记者,“‘合伙人’模式,让部分积极转变思想的农户率先脱离原有的贫困状态。为了强化新运营模式的引领作用,加快当地农户的思想观念转变,带动更多农户致富,特此对一期园区种植业绩突出的合伙人进行表彰。”
据统计,园区首茬共产优质蔬菜178.7万斤,单棚最高收入12.53万元,亩产最高达2.7万斤。
“园区的成绩取决于‘合伙人’和园区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有了一茬的种植经验和渠道积累,我们新的一季将瞄准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在此,我代表利津团队发出承诺,我们技术服务团队会在技术上不断精进,在后勤服务上不断完善,在销售渠道上不断优化,在结算上更便捷和及时,争取下一季我们取得更大的丰收。”常钦荣承诺,“下一季目标将实现亩产最低目标2万斤以上,单棚收入5万元以上;下一季单棚亩产25000斤以上,单棚收入7万元以上,将全部予以奖励。我们将为引领推动利津蔬菜向优质、专用、特色生产经营转变,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和竞争力,提高利津蔬菜的附加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