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新农村 > 正文
   

海阳:白黄瓜里淘“金” 科技棚中致富

2020-07-14 14:15:34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是抗战时期胶东地雷战的主战场之一。赵疃村还是电影《地雷战》中赵家庄的原型,电影中“爆炸大王”赵虎即以赵疃村民兵赵守福、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等人为原型塑造。

  6月24日,雨后初晴,环抱村落的南北两条小河沟里,水草丰茂,蛙鸣阵阵。在赵疃村党支部书记赵文欣的指引下,记者在村中四个方向转了一圈,村里村外满眼苍翠,红色文化符号俯拾即是:民兵英雄故居、当年碾磨炸药的石碾、数处埋雷旧址、村东屹立的信号山……当年先辈们奋战的土地,如今被后辈们用现代农业激发出更大价值,涌动着强大的致富动力。

  在赵文欣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西的大棚园区内。园区东北角第一户,便是郑建房、赵月霞两口子经营的大棚。在大棚东侧的入口处,便是一畦畦直立吊挂的葱翠黄瓜秧,点点黄花星星般掩映其中。这不到一拃长的白黄瓜是海阳特产,刺少、顺直、白里透绿,吃起来口感脆甜。

  “这茬瓜是3月2号栽的苗,七毛钱一棵苗。以前自己育苗,现在全部买苗。到清明节前后,第一批瓜就下来了。一般瓜苗要长一个月才下瓜,冬天时间更长,得四五十天。俺们这个棚小,50米长,是俺村最早的一批棚。”郑建房指着头顶钢结构的大棚说,“黄瓜喜光,这棚膜得一年一换,两块钱一平方米。这样的冬暖棚俺家有两个,还有两个拱棚,不加棉被,只能在春天用一季。”

  在郑建房看来,黄瓜这种作物很“馋”,“不给它吃,它就给你颜色看。我们现在都给它上发酵好的大豆,口感确实好。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准备让地歇一歇”。从种到收,郑建房两口子每天平均要在棚里待十个小时左右,“俺们这一代人比上一代人轻松多了,各种科技手段都能用上,比如水肥一体化,既省力,又省钱”。

  郑建房老家在威海文登,20多年前,他在威海打工时与妻子相识相知。之所以来赵疃村,是为了与妻子共尽孝心。“俺父亲身体不好,他是赵疃村最早一批种大棚的。俺母亲去世后,没人照顾他了。俺们就从威海回村‘接班’,一边照顾他,一边学着种棚。”赵月霞说。

  “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我记事时,还吃地瓜干,后来改吃玉米饼子。上初中之后,家里就好过一点了。现在生活水平更是越来越好了,玉米饼子已经不常见了。俺老爸一辈子的梦想就是想要个大一点的棚,但没能实现,去年年底他带着遗憾走了。看人家的大棚,有的能开进车去。咱这个棚在老辈儿看来觉得先进,可比比人家,还是落后了。”赵月霞指着大棚的西墙说,那里不同颜色上垒的红砖是数次扩大大棚体量的印记。

  两口子认定科技是致富的必由之路。“最近几年一直在考察补光的技术。黄瓜喜光,冬天光照少,一天能补上两个小时的光就很好。我们还在算投入与产出的账,一直在犹豫。”郑建房说。

  “现在国家政策好了,不用出去赶集卖,有固定的客商直接来拉货。现在的问题不是压货,是根本不够卖。一个棚算下来一年能有十万块钱左右的收入,挺稳定的。每天看着绿油油的植物,心情也好。”赵月霞说。

  像郑建房家这样的种植户,在赵疃村还有30多户。这个750户1900人的红色村庄,在今年4月底,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大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村里果蔬种植户抱团发展提供了“加速器”。

  一直埋头在白黄瓜中“刨金”,赵月霞还不忘抬头看路。她盼着赵疃村的红色基因一路传承下去,让下一代知道老一辈的辛苦和牺牲,“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来俺们村感受红色文化。要是逛累了,就到俺这个小棚里坐坐,摘几根黄瓜尝尝鲜”。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新泰:用心用力用情 让贫困户有尊严的稳定脱贫
下一篇:蒙阴:"追花逐蜜"智慧冷箱助三农
 
0
 
 
 
 
推荐资讯
临朐大樱桃:做好一份“甜蜜事业”
临朐大樱桃:做好一份
威海中心城区冬天灯展正在火热布置中
威海中心城区冬天灯展
用上黑科技 大樱桃寒天上市
用上黑科技 大樱桃寒天
“一勺米”聚“百家情”
“一勺米”聚“百家情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