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老下雨,大家抓紧时间把地翻耕一遍,养养地。”6月4日早上8点多,略潮的空气里,飘荡着一股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文登区宋村镇北马村的羊肚菌大棚项目区里,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毕崇海正和村民吴文乐蹲在地上,查看大棚内的土地情况——他们想利用羊肚菌种植空档期,种植生长周期较短的时令瓜果,提高大棚的使用率。刚刚过去的5月,这片大棚里的羊肚菌喜获丰收。
过去的北马村常年积贫积弱,村集体负债严重,年收入几乎为零,身强体壮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村里大片土地撂荒。2019年5月,市扶贫办接到定点帮扶北马村的任务后,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摸排,决定把产业扶贫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重点,帮助北马村趟出一条可靠持久的脱贫之路。
市扶贫办和宋村镇党委、政府及北马村“两委”多次调研,最终选定劳动力需求小、收益高的羊肚菌种植作为主导产业项目。
有了好项目,还要全村拧成一股绳,一起兴产业、谋发展。市扶贫办农村工作组组长盖锐介绍,羊肚菌种植项目引进来了,北马村却拿不出那么多钱搭建大棚、购买菌种。为此,市扶贫办筹集资金4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20个羊肚菌种植大棚。
去年11月,北马村种下了第一批羊肚菌。
村民一方面可通过土地流转,每亩每年拿到800元;另一方面,进棚干活每天还能挣100元左右,积极性被迅速调动了起来。
“建大棚将村里的闲置土地利用了起来,还可以给村民带来收益,是件大好事。”吴文乐在一旁说,自从有了大棚,他就不再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种羊肚菌,他觉得既有钱赚还能学技术,挺好。
肩负着村里的致富期盼,村干部人人记挂着羊肚菌的生长,白天黑夜围着大棚转。今年大风天多,有几次半夜发现大棚被吹开后,担心影响羊肚菌生长,村里的工作人员都是连夜聚在一起修补大棚。作为看大棚的主管村民,吴文乐更是天天守着大棚,羊肚菌稍有变化,便立刻打电话、拍照片询问技术人员。
终于,第一批种植的羊肚菌迎来收获,20个大棚共产出羊肚菌12000斤。
因为是新产品,打开销路还要下一番功夫。“虽然有企业回购保底,但为了给村里谋取更高的收益,我们还是决定多找几条销售渠道,让羊肚菌卖出更好的价钱。”盖锐说,市扶贫办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们都把羊肚菌的销售当成了自家事,积极发动周边的亲戚朋友找市场,天天在微信群、QQ群转发消息,积极推荐羊肚菌。
市扶贫办还主动帮助北马村联系直播团队,进村在田间地头“直播卖货”。十几天下来,售卖羊肚菌1100余斤,价值9.8万余元。这不仅带动了销量,更提升了宋村镇羊肚菌的名气,为北马村产业致富打开了新天地。
好产业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好的村委班子和村民的支持。过去,北马村是典型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党支部和党员在群众心目没有相应的威信。为帮助北马村“补钙”强身,市扶贫办在帮扶过程中着力开展党组织“双联共建”工作,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代表,到一些先进村观摩学习村级诚信体系建设、强村富民等工作经验。市扶贫办党支部的党员干部还利用周末时间,到北马村组织开展“爱心义诊”、走访慰问和志愿服务等。
冲在头里了,作风转变了,村干部在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等方面的工作,群众都看在眼里。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大家都听党支部的。
此外,市扶贫办还积极提升村民居住环境,整修了北马村村内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两条主干道,还为两条主干道规范喷涂安全标志标线,对道路两侧进行了清草绿化,并在村内产业项目、重要设施、进出村主干路等关键部位增设高清监控15个,实现村内治安监控“全覆盖”。
如今,挣到了“第一桶金”的北马村,正思量着要利用村庄近城优势,逐步发展观光、采摘、垂钓等更多休闲农业项目。见到村里的经济效益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村庄建设,更愿意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
记者手记:脱贫有龙头,“输血”变“造血”
小小的羊肚菌,不但打通了致富路,更将成为村里的产业“龙头”,带动发展观光、采摘、垂钓等更多项目。可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就要做到推进速度快、项目质量高、发展势头好、攻坚突破劲头足。
项目要因地制宜选,方能有的放矢,集中力量强村富民。流转闲置的土地,种植生长周期较快、收益较高的羊肚菌项目,正适合过往集体年收入几乎为零的北马村。
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产业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的带动和保障。接受“输血”的北马村,要“造血”发展更多休闲农业项目,“补钙”强身后主动作为的村党支部,无疑要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好村民急迫的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自然可以村党支部为“龙头”带动全村力量、以羊肚菌项目为“龙头”带动更多项目,把“一桶金”变成“桶桶金”,团结带领全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周颖/文 薛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