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莒县深入落实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各项任务,围绕“在哪做”“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四大关键,创新探索全域式辐射搭建阵地、枝干式体系培育队伍、菜单式项目精准服务、靶向式发力打造品牌“四式结构”,推动思想旗帜举起来、教育阵地强起来、文明新风树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截至目前,莒县已开展文明实践活动8100余场次,惠及群众50余万人。2019年度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莒县位居全省第15名。
全域式辐射搭建阵地
打造“五平台十基地两云端”的文明实践阵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线下建设“五平台十基地”。该县整合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建设思想理论、政策宣传、红色文化等十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试点为中心,连线成片,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线上开发“两云端”。依托融媒体中心,在手机客户端和党建智慧平台开设“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云中心”,完善“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精准服务模式,做实“指尖上的文明实践”,推动志愿服务方式由“单向”变“互动”、时效由“即时”变“全时”。
全面推行“示范样板”。在镇、社区、村三级,确定小店镇、桑园社区、岳家村三处试点,分别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样板。在示范样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各乡镇(街道)、社区(村)融入特色元素,积极探索,全面推开。
枝干式体系培育队伍
莒县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向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建立分层级队伍机制,建立了1支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2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和20支乡镇(街道)志愿服务队,分别对应延伸300余支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20支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和764支社区(村)志愿服务队。
同时,建立志愿者库补充机制。联动党政机关干部、道德模范、优秀村干部、新乡贤等各类群体,分层分类遴选招募3万余名文明实践志愿者,聚力组建特色鲜明的“群众身边的不走的队伍”。
该县还建立了志愿服务培训考核机制。针对普通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进行了服务理念、服务宗旨、服务技能等“通用培训”,针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进行了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等“专业培训”,确保每名志愿者理论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同时建立健全了志愿者注册、服务管理、星级认定、积分管理等机制,建立完善了褒奖激励机制,提升志愿服务认同感参与度。
菜单式项目精准服务
莒县按照“统筹+个性”原则,紧贴群众需求,全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实现工作内容向活动项目转化。
聚焦重要主题,建立常态服务机制。结合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工作内容,建立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品项目、100个文明实践活动精品文艺节目“双百”菜单,并根据群众喜爱程度进行动态更新。
聚焦重点工程,建立多元服务机制。围绕讲、评、帮、乐、庆等工作方式,实施“十进百队千场万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每月组织县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窗口、进景区、进集市、进商户、进军营,为上万名群众奉上优质服务。
聚焦重大活动,建立精准服务机制。结合“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道德模范评选等重要活动,设计发放新时代文明实践调查问卷,征集梳理群众意向建议;组织开展“同坐一条板凳、同议一个话题·脱贫攻坚”“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合唱艺术节、“乡村文明七星评议”身边典型选树等文明实践活动,做到找准切入点、把人拉进来,增强吸引力、把人留下来,触动共鸣点、让心住下来。
靶向式发力打造品牌
莒县结合实际,把握重点关键,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文明实践特色品牌。
把准基层实际,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打造不同的活动载体形式、服务项目内容及运行做法,形成“一镇一品”“一站一特”。小店镇挖掘“横山母亲”“横山之子”红色资源,成立了一支“红色宣讲队”,组建了一支“红色文艺轻骑兵”,打造了“红色小店”文明实践品牌。
瞄准群众需求,打造活动特色品牌。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发个性化文明实践项目,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实践活动。夏庄镇开展“圆桌夜谈”文明实践活动,利用群众夜间闲暇时间,预约登门议村事、解民忧、集民意,变群众家中“小圆桌”为干群沟通“连心桥”。
抓准三个节点,广泛推介仪式特色品牌。抓准人生重要成长节点、人生重要工作节点、重要纪念典庆时间节点“三个节点”,引入“文明实践仪式”模式,让群众在庄严的“仪式感”中接受道德洗礼、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文明素养。目前,莒县已探索形成知善礼、成人礼、新婚礼等23类文明实践仪式。(通讯员 王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