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一早,冠县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几位负责平整场地的工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柳林镇党委书记张子民介绍,村民通过租种示范园的高光效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每年有七八万元的稳定收入。“由于大棚少,想加入的人多,租种大棚需要抓阄,没有‘中标’的村民可以在农场上班。”
“这种人人争着种大棚的局面在以往是没有的。”大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本凯说,“村里人祖祖辈辈靠种粮食为生,都不会种菜,我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冠县家庭农场的建设解决了农民无项目、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使村民实现了增收。大棚户李忠海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一亩粮食一年纯收入1000元,一棚蔬菜一年纯收入保守估计7万元,增收70倍。“第一年就挣了4000元,但是我相信大棚蔬菜这个项目,就坚持了下来,第二年挣了4万元,还可以,但我不满足,第三年,我挣了8万元。”
除了规模农场,柳林镇还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例如冠县福泰昌工艺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在陈杨林村和元造户村设立了2个加工点,生产的假发产品远销非洲,为22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公司上班的李琴告诉记者:“我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挣2000多元的工资,还不耽误干家务活。”冠县就业工场实现了群众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由于经常深入现场调研,冠县县委副书记张云生对全县规模农场、就业工场非常熟悉,他介绍说:“冠县牢固建立脱贫长效机制,用两三年的时间,推进规模农场、就业工场建设,为农村带来了资金、技术,为农民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消除了群众安于现状和等靠要思想。”(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洪祥通讯员周书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