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正值大暑,陵城区边临镇西于架村的楚轩农业生态园内绿树成荫、鲜花旖旎,工人们正在采摘准备当天售卖的西瓜。“生态园主要种植各类特色果蔬,比种植传统作物效益翻了好几倍。 ”西于架村党支部书记、楚轩农业生态园负责人黄云州告诉记者,通过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全村土地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条件。
农村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强不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陵城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在全区开展千名支书“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正在全区徐徐展开。
领办合作社激活新动能
走进西于架村,笔直干净的道路、整洁明亮的院落,处处展现着风清气正、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国家级示范村居、山东省森林村居、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区级红旗农村党支部……一幅幅闪亮的“金字招牌”,让人对西于架村刮目相看。
黄云州是村里公认的能人,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是他最典型的特征。他带头从事木材加工,全村木材加工户从无到有发展到29家;他为村民协调贷款组建运输队,村民购置了17辆重型卡车跑运输;他采用股份制形式成立建筑公司,吸纳本村70多人就业。
2017年9月,黄云州又有了新点子。经认真考察后,决定以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契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注册成立汇德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建设楚轩农业综合产业园。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如今的楚轩农业综合产业园,已打造成为一个集蔬菜观光、采摘、育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并被认定为山东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以合作社为依托,西于架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他们引进种植了日本钢葱30亩、大田西瓜30亩,亩增收1500元,使合作社在完成两次分红的基础上,实现集体增收24480元。
西于架村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村子产业转型,也给村民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很多人吃上了“园区饭”。 56岁的韩淑珍是边临镇郭庄村人,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一个72孔绿色的育苗盘上,无土栽种紫甘蓝和胡萝卜,用她的话讲,“农闲时间来园区干零活儿,一点也不累,每个月能净赚1800块。 ”
因在千名支书“大比武”中表现突出,黄云州作为28名优秀党支部书记之一,走上“支部书记大讲堂”的讲台,为全区村党支部书记作了题为《做乡村振兴的基层带头人》的演讲,这是令黄云州颇为自豪的一件事。
打开新思路创新促发展
绿树村边合,碧水映薛庄。薛庄村位于陵城区丁庄镇,马颊河流经此地,仙人湖、丁东水库与之紧邻,用村支部书记薛长民的话来讲——“陵城区的水基本都在我们这儿”。薛庄村是个拥有2300口人的大村庄,而人均耕地只有0.8亩,单纯的粮食种植肯定不能迅速让村民致富。
穷则思变,薛长民带领村两委班子进行调研,最终确定了“靠水吃饭”的发展思路。思路确定了,该咋干?村两委班子达成共识——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干,于是请来山东爱尚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春桥。薛春桥原籍就是薛庄村,25年前外出经商,小有所成的他心中始终惦念家乡。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2017年10月,“印象大薛庄”旅游综合体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8亿元,占地3000平方米的陵城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拥有1200个钓位的垂钓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 2018年,薛庄村被中国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系全市唯一,“印象大薛庄”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从2018年5月至今,“印象大薛庄”旅游综合体已举办80余场垂钓比赛,每场次人数最多达300多人,位置最好的钓位可卖到每天1200元。“保守估计,这个旅游综合体将每年助力村集体收入至少20万元,还将有力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丁庄镇副镇长张楠介绍,旅游业的发展,吸纳薛庄村劳动力300多人从事旅游业、餐饮业等,预计今后村民人均每年增收2000余元。
搭建“比武场”激活“领头雁”
去年开始,陵城区实施了以“百名陵城好干部、千名支书大比武、万名党员六在前”为内容的“百千万”工程,树实干导向、搭比武擂台、亮党员身份,营造担当作为、埋头苦干、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陵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褚清森介绍,作为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名支书大比武”聚焦乡村振兴主线,搭建支部书记比武场,着力将基层党支部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坚强的“战斗堡垒”。
他们紧扣农村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关于在全区农村党组织书记中开展“千名支书大比武”活动的实施意见》,区乡两级设立擂台,将基层各项重点工作划分为17项具体任务,采取“季度考评、半年比武、年终点验”,科学推动工作开展,为农村党组织书记各展其能搭建广阔赛场。去年以来,开展“支部书记大讲堂”2期,28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先后上台,论工作、讲经验、谈感悟,通过比、学、看、听,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提升。 2018年7月,开展半年比武,初选105名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2019年2月,开展年终点验,50名先进典型脱颖而出,荣获全区“千名支书大比武”优胜党组织书记。“大比武”活动,“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起跑比撞线”,以往业绩全部清零,同一起点听枪起跑,破除“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拓宽先进村视野、鼓舞中等村斗志、打消后进村顾虑,进一步激发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韧劲,“头雁”纷纷变“金雁”。于集乡孟庙村党支部书记吴玉刚面对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陈旧等不利条件,不等不靠,多方筹措,投资30万元完成村内5条主干道路面翻修、新建排水沟1800米,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陵城经济开发区金庄村党支部书记金德旺将百余亩盐碱涝洼地利用起来,变劣势为优势,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打造龙虾旅游观光园,成功举办金庄龙虾美食旅游节,仅此1项每年集体增收8万余元。
◆短评
牵好“牛鼻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组织振兴破题,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离不开一支“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因此,牵好村干部这个“牛鼻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就有希望,这也是组织振兴保障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陵城区通过开展千名支书“大比武”,让农村党支部书记先后上台,论工作、讲经验、谈感悟,通过比、学、看、听,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涌现出西于架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前华村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刘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模式、付店村边角经济等农村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模式。这些本土经验,有着新鲜的泥土味,好学习、易借鉴,对周边农村社区有着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在实践中锻炼,着力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群众满意度高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激发了新一轮干事创业热情,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活力。
□见习记者刘潇本报通讯员张鹏王书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