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镇有5个农村社区党委,42个行政村,基层党组织76个,党员1441名,总人口3.2万。今年以来,灵山镇党委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坚持以党组织建设统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抓镇促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两区共建、产居融合、治理有效”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
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组织体系
强化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设立了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建强镇两新组织综合党委,规范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立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纵向构建“镇党委——农村社区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小组)——党员中心户”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横向构建“镇党建工作办公室、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党群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工作推进体系,形成镇党委统一领导、以块为主、条块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科学划分农村社区党委。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将全镇42个行政村划分为5个农村社区党委,形成了东稻池、西醴泉,中轴从南向北布局养心谷、养生谷、玫瑰小镇的社区党委格局。每个社区党委管理7至10个村庄,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统筹抓党建、抓发展、抓稳定、抓服务群众。
创新社区党委组织体系。社区党委对辖区内的村庄党组织、产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实行统一领导,负责管理社区内的自治组织、服务组织,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同时,与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建立共建关系,共同研究解决社区事务,初步构建了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明确工作职能和运转机制。出台了《灵山镇农村社区党委建设规范》,明确了社区党委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加强村务管理、提供便民服务和深化社会治理5项工作职能。制定了社区党委权力清单,将社区党委自主决策类和审批类共19项镇级权力下放至社区党委。制定了社区党委议事决策流程,保证社区党委规范用权、按章办事。制定了社区党委服务清单,将农村低保办理、宅基地审批、保险办理等17大类119项便民服务事项下沉至社区党委,其中直办类事项44项、代办类事项75项。制定了社区党委工作例会、共建议事会议、工作清单管理、社区吹哨部门(科室)报到、参与村庄重要会议和重要工作以及工作考核等制度,保障了社区党委规范运转。
配强社区党委工作力量。社区党委工作人员通过镇村干部“下沉上提”实现。社区党委书记由镇党政班子成员兼任;社区主任由镇优秀中层干部担任,同时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区派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担任所在社区党委副书记;“上提”所辖村庄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年轻干部以及骨干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委员,同时吸纳驻区共建单位党组织书记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全镇共从机关下沉专职工作人员36名,确保每个社区党委专职人员不少于6人。把社区党委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安排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党委工作,由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全部进行成长记实。
开展规范化特色化提升。镇级层面,研究制定了抓镇促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党建工作规划,创建了“党建花开·锋领灵山”党建品牌。社区党委层面,实施了助推乡村振兴“5个1”工程,每个社区党委都创建一个组织体系、培育一个特色产业、打造一个引领村庄、建立一支能人队伍、争创一个文化品牌。村庄层面,创建“微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微心愿、微行动、微课堂、微公益、微示范,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
实施两区共建,筑牢农村产业基础
明确主导产业。按照“一核二廊三谷六园”的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规划,统筹考虑所辖村庄的区位和产业特点,每个社区党委都明确了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
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每个社区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同步规划建设至少一个特色产业园区,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强社区,促进产业在社区集聚发展。目前,灵山镇已经规划建设了中医药产业园、多肉植物园、玫瑰小镇、百合园、特色果蔬采摘园以及腊杆种植基地、精品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业产业孵化器等10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特色产业园区百花齐放的局面。
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根据产业定位实行定点定向高标准招商,引导龙头企业携带工商和社会资本进入,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开展规模化经营,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打通做活整个产业链条。培育引进了修正药业、四川科伦药业、玫瑰小镇、农业“双创中心”孵化基地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带动了全域产业链条的同步发展。
通过实施两区共建,灵山镇有效统筹了村庄各类资源,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利用、市场化运作,平均每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吸纳周边村庄1600多名农民常年就业,人均年工资超过2万元。
推进产居融合,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随着“两区共建”的深入推进和众多大项目的引进,农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业零散经营和村庄分散布局的现状日益成为产业升级和农村发展的瓶颈。以养生谷社区为例,社区内规划布局了花卉、中草药种植加工产业园,引进了修正药业、四川科伦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土地流转率超过91%,农民通过土地租金、到企业打工获得收益,逐步转变为新型产业工人,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具备了产居融合、集聚发展的条件。针对这一情况,2019年,灵山镇启动了养生谷产居融合新型社区建设工作。
开展村庄拆迁。2019年3月,灵山镇启动了涉及养生谷社区上河北村、中河北村、下河北村、卫东村、河南一村、河南二村、河南三村等7个村庄、1440户居民、1660处住宅房屋的拆迁工作,利用50天时间完成规划、入户、公示、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等准备工作,集中利用10天基本完成拆迁任务,创造了快速平稳拆迁的灵山速度。
科学规划建设。规划建设中的新型社区,在选址上靠近原居住区域,依托原有自然地形和水域,选择最适宜居住和生活的区域;在建筑模式上,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习惯,结合实际采取多层建筑结构;在建筑风格上,确定了“新齐鲁”的建筑风格,既保留乡村独有的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完全融入美丽乡村的背景之中;在功能配套上,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总要求,统筹规划建设水、电、路、气、暖、污水等基础设施和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电商、快递、金融、旅游、餐饮、合作社等三产服务组织,为企业发展、农民生活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保障。
推进经济融合。产居融合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继续深入推进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形成一二三融合发展的农业“新六产”模式。在此基础上,将同步对涉及村庄的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建立股份公司或股份合作社,让集体经济保值增值。社区居民不但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还可以就近到产业园区务工,开辟产业在农村、就业在家门、农民变产业工人的增收新模式。
深化社会治理。新型社区建成后,将重构社区党组织体系,撤销原行政村党支部,设立新的社区党委,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设置。重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撤销原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成立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套建立健全居务监督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矛盾调解委员会、事务咨询委员会、社区网格工作中心等其他自治组织。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建立社区网格工作中心,运用互联网手段,随时掌握社情民意,排查矛盾隐患,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引入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组建物业管理、志愿服务、文体艺术等社会组织,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让群众享受到全方位、专业化的社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