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令 王凡存 郭华)洗完碗筷水杯、打扫完庭院,孙春梅顾不上休息,又抱起庆云县常家镇南齐村贫困户齐振仁夫妇替换下来的衣物,开始清洗。“镇上的同志给我争取到了扶贫公益性岗位的名额,一年下来能挣4000多块,日子好多了。今天把工作做完,待会回家伺候孩儿他爸吃完饭,空出来的时间还能多编些网兜,多挣几块钱呢。 ”5月14日,同村的孙春梅笑呵呵地说。
在2013年之前,孙春梅与丈夫在家养着十几头牛,女儿开朗活泼,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丈夫突发热射病,入院治疗。由于病情严重,花销巨大,她借遍亲朋好友,筹得20多万元医疗费,虽然丈夫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却从此瘫痪在床。她不得不把十几头牛卖掉还账,生活一下子陷入窘境。
改变从庆云实施精准扶贫开始。全县上下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孙春梅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入户走访,将她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尤其是2017年,该县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孙春梅积极申请,获得了照顾同村贫困户齐振仁老两口的工作机会,靠劳动改善了生活。
像这样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解决家庭困难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庆云以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为着力点,引导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实践,开发扶贫助残、助老、助患公益性岗位170个,服务老弱病残贫困家庭147个。在岗位分配上,该县根据每村贫困户的数量和劳动力特点,按需分配岗位,优先聘请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成员有残疾或重大疾病,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作为各村公益性岗位人员,主要为老弱病残幼群体提供日常照料、就医护理、助残服务、情感疏导等由政府购买的有偿服务。在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也改善了老弱病残幼等特殊贫困群体的生活品质,提升了扶贫的温度。“我们坚持‘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村‘两委’对辖区的所有公益岗加强日常管理,完善相关制度,防止以钱养人不干事的现象发生。”县扶贫办主任田亮说。该县还为聘用的贫困户开展了相关技能培训,巩固了扶贫公益岗、互助岗的作用。
事实证明,这一扶贫模式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益探索。自从有了这份既不耽误照顾丈夫,又不耽误挣钱的工作,孙春梅的笑容多了起来。她算了一笔账,一家三口去年享受扶贫项目分红5100多元,金融扶贫企业带动发放2000元,残疾补助1920元,女儿初中阶段享受每年3000元钱的“三帮一”助学政策,再加上公益岗挣的4000多元,生活大有起色。“自己得先站起来,别人才能扶你往前走。”这是孙春梅常说的一句话。今年,她又找了份编织网兜的工作,起早贪黑研究编织技术,手上磨了不少泡。每天织80个网兜,一个月能挣180元。她说:“咱有手有脚,得自力更生,今后还想在家多做点手工活,好补贴家用。 ”孙春梅满足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