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万物生机勃发。在沾化区下洼镇东平村,冬枣园里一派繁忙景象。一根根银白色的钢管在枣树之间竖起来,枣农们正忙着建设高标准的“沾冬2号”冬枣大棚。
“俺们是中国冬枣第一村,搞设施农业建冬枣大棚必须走在前。4月底前二代冬枣大棚全部建好,冬枣至少能提前半个月成熟上市,抢占国内水果市场。今年‘棚二代’一定会让枣农们发财。”东平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凯信心满满地说。
东平村是远近闻名的“中国冬枣第一村”。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村家家户户种冬枣,一颗小冬枣让村民富裕起来,率先走上了小康路。随后山西、河北等地凭借着后发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冬枣设施农业的新路子,大棚冬枣市场价格一路上涨。“俺们村作为冬枣发源地,在冬枣产业发展上更要与市场接轨,把中国冬枣第一村这块牌子铸实、擦亮。”王荣凯说。
近年来,在沾化区下洼镇,像东平村一样发展冬枣大棚的村庄越来越多,建设冬枣大棚的“星星之火”正从一个村蔓延到周边乡镇街道,以燎原之势覆盖了整个沾化区。越来越多的冬枣大棚成为全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帮手”。
“二代大棚冬枣的市场价是大田冬枣的十几倍,能提高枣农们的收益,还能有效预防自然灾害。”下洼镇冬枣办主任刘荣昌说,“我们一直坚持鼓励群众发展冬枣大棚,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东平村现代农业冬枣产业项目就是我们争取到的最新项目。”
“冬枣大棚效益可观,就是成本太高,建一个高标准的钢结构冬枣大棚需要4至5万元。有了政府出资扶持,我们发展冬枣大棚的信心也足了。”东平村守林合作社枣农王守林说,“等冬枣大棚建起来,就是下雨天,也可以接待游客来采摘了。”
今年,下洼镇党委、政府争取到了省级林业产业项目的扶持,东平村大棚建设的花费,项目资金扶持30%,剩余的70%由东平村守林合作社自筹。此举有效解决了发展冬枣大棚成本较高等问题,调动起了枣农发展冬枣大棚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