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特约通讯员 李波)“我们学校变化可大了,不仅以前的低矮平房换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而且还从城里来了几位很有名气的老师,我们非常喜欢他们上课。”近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中心小学学生许传江告诉记者。
在刚刚过去的4年“全面改薄”工程中,日照市改造项目学校289所,规划投资22.01亿元,为薄弱学校新配备教师2000名,新选聘校长40名,通过系列“组合拳”,打通了薄弱学校“强筋壮骨”的“堵点”,彻底改变了过去一些农村薄弱学校“硬件不硬,软件太软”的现象,在农村老百姓家门口打造出了一批好学校。
2014年7月,日照市对全市447所义务教育学校首先进行了拉网式清查,以校为单位建档立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项核对办学条件,列出现状和需求清单,并进一步对其中289所存在基本办学条件缺口的学校制定专门提升方案,一校一案明确了补足缺口的方法途径、时间安排和资金来源,结合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开始“全面改薄”。
开弓没有回头箭。日照市委、市政府将“全面改薄”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局对各区县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并由市长担任召集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涉及的人、地、钱等关键问题,为工程实施开绿色通道。同时,建立督查和约谈问责机制,每年督查两次,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区县,约谈主要负责人,对“全面改薄”工作任务目标、工作进度等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农村薄弱学校存在校舍陈旧、设施老化、教师紧缺、专业水平低等诸多痛点和难点。”日照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申淑清说,“我们将‘全面改薄’作为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牛鼻子’,整体设计,县域统筹,一体化实施,全方位覆盖,集成施策,通过一套‘组合拳’,重点打通制约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老‘堵点’。”
除了办学硬件统一布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计,全部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之外,日照还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初中、小学、幼儿园三个独立法人建制建设,每个乡镇小学统一为一个独立法人,实现镇域一体化教育资源配置。
“在初期调研时我们就发现,薄弱学校不光硬件不硬,而且软件太软,教育理念滞后、教育管理不规范,不能按课程方案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成为这些学校的常态,解决这些问题,比校舍建设更为紧迫。”日照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石磊说。
为此,日照市于2015年年底开始,全面推进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打破了校长轮岗交流的壁垒,构建以“四会一章程一核心”为代表的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法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组织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联合办学,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办学体制,带动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共享教学计划、办学理念及优质教育资源。
“以此为契机,我们先后选派了47名市区优质学校管理骨干到农村薄弱学校担任校长,通过专业引领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日照市教育局党组成员、调研员张宏伟说。此外,日照市积极实施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自2014年以来,城乡教师交流累计已达到8932人次,为农村薄弱学校新招聘教师2831名,培训14332人次,从根本上改善了薄弱学校的师资结构。自2016年起,日照市还在省属师范院校每年培养近200名本科公费师范生,为农村学校培养后备师资。
“市里推出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的‘20条底线’要求,实行底线化管理,逐校摸排进行动态清单管理,达不到的限期督办,对因主观原因造成‘返底’的,在校长年终考评时一票否决。”日照市五莲县教育局局长韩中杰说。
2018年年底,日照市289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部达到“20条底线”指标要求,达标率由“改薄”前的76%提升到100%,整体提升了24个百分点,均衡发展差异系数明显改善。“新教学楼有了,新的教学设施也有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了,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可以和城里学校‘齐步走’了。”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中心小学校长冯展鹏说。
“2018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向农村学校、关键环节倾斜,强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申淑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