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地膜覆盖技术“装满了米袋子、丰富了菜篮子”,在农业增产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地膜多为0.004mm左右的超薄地膜,易破碎,回收成本高、效率低,一般无法回收。大量的残膜留在土壤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及土壤结构造成极大危害,即使部分地膜通过人工捡拾后,又因缺少配套的地膜回收网点,多堆于地头、沟边或焚烧,造成了二次污染,致使残留地膜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为做好邹城市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了解不同作物、不同覆膜年限耕作层地膜残留量;掌握全市地膜残留回收利用情况及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程度,为解决残留地膜污染提供可靠数据。按照《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业污染源普查(种植业氮磷流失量、地膜使用与残留量、秸秆产生与利用量)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农生态字〔2018〕17 号)要求,邹城市在地膜使用普查基础上,同时开展了地膜残留污染原位监测工作。
此项工作是在作物播种覆膜时进行一次监测,记录地膜使用量和残留基量;在当年作物收获后到下年作物播种前进行第二次监测,获取地膜当年残留量与累积残留量数据。两次样品采集点为固定的数据采集点。结合邹城市不同区域地膜使用、残留情况,选择花生,马铃薯两种主要覆膜作物,在全邹城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个镇布设15个监测点位,每个监测点取5个样方,两次共计150个样方。2018年11月已完成第一次地膜原位监测工作,残膜样品已处理完毕,并获得了可靠的试验数据,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地膜原位监测采样工作。
通过测算监测点土壤中地膜残留量,明确覆膜年限、覆膜方式、农艺措施等因素对地膜残留污染的影响,掌握全市主要覆膜区域、主要覆膜作物地膜残留动态变化趋势;评价主要覆膜种植区域地膜污染程度,从技术和攻策层面提出地膜污染防控方法,为制定地膜污染防控方法提供第一手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