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员腿勤、心细、嘴甜。住在这儿,吃得顺心、睡得安心、玩得开心,子女都很放心。”11月23日,在临邑县社会福利中心,84岁的韩玉玺老人说。自2014年中心投用后,韩玉玺就搬到了这里。提起这里的服务,老人赞不绝口。
临邑县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9200万元,采取公建民营模式,由县政府投资建设,青岛阳光佳苑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有床位700余张。4年间,该县探索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被授予全省首批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等称号。
政府建设、企业运营,合力探路养老新模式
临邑县社会福利中心集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康复医院、社会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2012年3月建成后,如何提供有效养老服务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多方考量调研后,该县决定与青岛阳光佳苑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临邑模式就此开启。
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针对青岛阳光佳苑公司的这一顾虑,临邑县与青岛阳光佳苑公司签订合同,明确前5年内,不收取任何费用,给企业一个缓冲成长期。
长达2年的洽谈期内,除了谈合作事宜,政府还积极采纳企业建议,对中心进行了加设扶手、铺防滑地板等诸多适老化改造。
有了政府全力扶持,青岛阳光佳苑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大胆投资。2015年5月,公司与县民政局、县中医院合作,采取“民办公助”运营模式,在福利中心设立临邑阳光佳苑医院,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实现康、养、医、护有机融合。设立了高端智能护理区,安装了老人翻身提醒,呼吸率、心率超限报警等设备。“政府投资建设,企业负责运营,既减轻了政府运营管理负担,又破解了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缺乏管理经验、专业人才不足问题,还解除了企业投资养老业的顾虑。双方合作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社会效果。”临邑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文国说。
兼具公益性、商业性,“两条腿”走路助力可持续发展
今年9月,新建成的临邑县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迎来了87名特困人员,根据个人意愿,实现失能特困人员全部集中供养。加上原来居住的社会老人,目前,县社会福利中心已有300余名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
社会福利中心实行“一院两制”运营模式,承担着社会化养老和兜底养老服务任务。“社会福利中心是公办养老机构,其国有性质不会改变,必须始终保持公益性、履行兜底责任。 ”临邑县民政局局长刘兰波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中心优先接收政府供养人员,为他们提供无偿服务;对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高龄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实行低偿或无偿服务。
虽然费用不同,但社会老人、特困老人享受的待遇完全相同。74岁的芦学芳老人无老伴、无子女,是临邑镇特困人员。今年9月,她从临邑镇敬老院转到社会福利中心,老人对这里的服务很满意:“护理员心细,把衣服洗干净叠好了给我送来。不用花一分钱,但吃穿玩样样都好。 ”
社会养老方面,对比初期状况,青岛阳光佳苑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栾晓军对现在的运营比较满意。他说:“靠着口口相传的好口碑,越来越多的老人前来咨询入住。现在入住率以每年80%的速度增长。 ”
刘兰波认为,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来说,若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兜底养老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保证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积极性,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依托县社会福利中心,青岛阳光佳苑公司投资成立了临邑县阳光佳苑福利服务中心。 2014年11月,中心获评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试点单位。
康养医护紧密融合,提升三级养老服务质量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敞开养老服务市场,形成适度普惠的福利格局。 ”刘兰波介绍。
小、远、散、弱是不少乡镇敬老院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临邑县通过合并、新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等方式,规划建设5处区域性养老中心,保障特困人员入住的同时,面向社会老人开展代养、托养、日间照料服务。目前,3处已建成、2处正在建设。
社区层面,通过与卫生室、儿童之家相结合,提升了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建设2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县共建成69处农村幸福院、18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就地就近解决“三留守”、老弱病残人员养老问题,搭建起基层特殊重点人员互助关爱服务平台。
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公建民营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今年3月,兴隆福利院正式由青岛阳光佳苑公司运营管理,实行“公建民营”模式。下一步,该县还会将这一模式向村级延伸,实现县、乡、村三级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全覆盖。
医养结合是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县所有乡镇敬老院分别与医疗机构对口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可享受义诊巡诊、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帮扶;农村幸福院和卫生院(室)联合实行“两院融合、医养一体”的农村养老模式,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
□本报记者邓静本报通讯员任清松钟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