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农业局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五项措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突出“优”字,调优产品结构。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协调发展,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调优调强园艺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质量档次,集中建设一批果品、瓜菜、食用菌等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实施“单县长寿乡、品牌农产品”战略,建立完善品牌推进机制,加快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四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工设备改造升级,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瞄准行业标杆,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的格局。五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全面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突出“绿”字,调好生产方式。一是加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规划,加快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六大工程,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坚持协调发展,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渔结合,因地制宜地推广“畜沼果”“畜沼菜”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三是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推广立体种植、适用间作套种等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型复合种植,推进水肥一体化发展,推广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技术。通过以上措施加快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突出“新”字,调顺产业体系。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产业新体系,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是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创新发展,通过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二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认真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依托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形成有效衔接的全产业链。四是拓展农业生态资源,农事景观、乡土文化等功能,强化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田园养生、创意设计等开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带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发展,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和农民增收。五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行动为引领,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和专业化物流为重点,依托我县现有农业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着力营造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和平台,拓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突出“创”字,强化科技支撑。坚持科技兴农、突出人才培养;坚持示范带动,突出成果转化;坚持产业需求,突出创新驱动;坚持人才优先,突出机制创新。以创新团队建设为引领,加强农业科技研发,重点开展农业节水、化肥减量、农药减控、资源循环利用、土壤修复治理、畜禽养殖提升、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储藏加工、新品种选育等关键领域的科技研发,强化农业体系建设及农业科技推广,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突出“建”字,强化基础支撑。整合涉农资金,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河域治理,科学实施高产田创建项目,强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农业基础装备水平。全县农田逐步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