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苑 莘本报通讯员 郭 欣
建设文体广场、党建文化墙、四德榜等文明阵地,实现了文化振兴“有载体”;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文明组织,实现了文化振兴“有队伍”;通过推行村规民约树村风、家风家训扬家风等文明活动,实现了文化振兴“有风尚”……
今年以来,莘县王庄集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紧牵“文化振兴”的牛鼻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振兴措施,提升了百姓幸福指数。
文化设施多样化幸福生活有保障
走进安庙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马路,新修建的文体广场……在路边凑热闹闲聊的老农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文体广场上有健身的、跳广场舞的,党建文化墙、善行义举四德榜好评如潮,农家书屋更是成为吸引村民的好去处。
据介绍,近年来王庄集镇持续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为众多乡村配套建设了文体广场、农家书屋,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打下了基础。“村民茶余饭后有了更多能去的地方,生活内容丰富了不少。”村民安兴民乐呵呵地说。
人人传播新风尚乡村喜见新气象
9月17日,村民王大妈的闺女出嫁,不仅一分钱彩礼没要,老人还给新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老两口反复叮嘱女儿女婿,婚后一定要孝敬老人、和睦邻里、勤俭持家,不能丢了祖辈代传的家风。
据了解,在安庙村,王大妈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平时过日子大家就爱比谁家的娃孝顺、谁家的老人身体好健康长寿,娶媳妇嫁闺女不看房大房小、田多田少,而是看的是口碑好不好、家风正不正。“如今的安庙村,‘真善美’已成常态,‘新农村’名副其实。”村党支部书记安怀举自豪地说。
文明精神重滋养户户散发正能量
“党的政策就是好,村里不仅配备了农家书屋,办公室还有电脑,每到周末大家还能看看电影听听戏。”一提起来这几年村里发生的变化,王庄集镇的村民们就赞不绝口。据了解,镇党委不仅为各村庄补齐了硬件短板,更是送去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全镇共建成了2个乡镇文化综合站、4个规模文体广场、36个小型活动场所、45个善行义举四德榜,共评出“好婆婆”58人、“好媳妇”62人、“文明家庭”78户,45个“村村响”大喇叭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到村里的每个角落,激发了全镇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