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鹏)8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搭起农业国际合作大平台》,对乐陵市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依托中国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马铃薯新品种的培育、推广和种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农业技术大学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能够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这是对中国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力推小土豆开展国际合作的回报。 ”获悉这一消息后,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致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董事长梁希森说。
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是一家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优质脱毒种薯繁育、马铃薯深加工、科技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6家子公司和中国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种业50强。
在哈萨克斯坦,马铃薯是主食之一,亩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差、品种单一。 2017年3月,借助“一带一路”,中国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哈萨克斯坦农业技术大学展开合作,在哈成立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建立500亩中国马铃薯科技示范基地,哈方提供土地,中方提供技术和资金,并于5月12日将“希森6号”引种到哈萨克斯坦。“双方合作重点是对希森马铃薯系列新品种及其种薯,包括希森3号、5号、6号、8号共4个品种,在哈开展抗旱、抗逆、抗病、栽培管理及丰产性等方面的研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品种储备和技术储备。”中国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谢开云说。此次合作意义重大,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希森3号、5号、6号、8号马铃薯新品种第一次被推广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中国的种薯走出国门开辟了道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外马铃薯种薯基地。“我们在哈马铃薯繁育种植全部机械化,播种1公顷只需要1小时,原来他们手工播种1公顷大概需要两周时间。”谢开云说,中哈双方科研人员针对当地环境,经过了1年多的试验,改良后的“希森6号”,能够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并且抗旱、抗病性能好,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0%以上。同时,该品种薯肉颜色和食味也都符合当地居民喜好,颇受欢迎。
这次报道中特别提到,目前中哈联合培育的新品种马铃薯正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新宠。
乐陵马铃薯在哈萨克斯坦大放光彩。哈萨克斯坦农场主叶甫盖尼·拉夫罗夫说:“秋季收获之后,今年估计马铃薯会有30%的增产。”今年3月26日,哈萨克斯坦农业部作了两个特批:一是特批了1亿坚戈(约200万元人民币)的马铃薯项目,重点推广马铃薯新品种希森6号;二是希森马铃薯品种可在哈萨克斯坦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未来五年有望种植100万亩。
“我们将以这次央视报道为契机,依托马铃薯产业的示范带动我国农业企业与哈萨克斯坦政府在农业领域进行深入、全面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同时,我们将以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进一步开展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为企业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梁希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