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继林本报通讯员 夏明慧
胡斌,一名30岁出头的青年党员,精明能干,心中有民,从省体育局一头扎进临清市唐园镇瑶坡村。作为“第一书记”,他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用心谱写发展新篇,探索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激活了村庄的发展动力。
“共产党员户”名牌挂起来
2017年2月驻村帮扶后,胡斌迅速进入状态,按照省选派办要求,他坚持吃住在村,与村民同生活、同劳动,与村民关系融洽和谐。
党员走在前,工作就不难。有了党员的觉悟觉醒,再难的事也会迎刃而解。瑶坡村是个人口大村,全村3382人,党员78名,贫困户66户,贫困人口137人,属省定贫困村。
胡斌住在一间吃住一体的民房里,房间南墙上张贴着该村每一户村民的所处位置及户主姓名,其中,多户家庭被作了突出标注,胡斌解释:这大多都是些贫困户,需要特别关心。
“第一书记”的中心任务是抓党建、促脱贫。胡斌认为,脱贫是显性指标,必须完成。但党建工作关系着帮包村稳定大局和长期发展,这才是“根”。在工作中,胡斌着力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和“亮身份、作表率”活动,唤醒党员党性意识,党员家门口都挂上了“共产党员户”名牌。“这是我们的荣誉牌、使命牌,更是监督牌。”村党支部书记张洪磊说,现在村里谁是党员、做了啥事儿,大伙儿一清二楚,党员们干事的劲头更足了。
“扶贫车间”村内建起来
在临清市派“第一书记”打下的基础上,胡斌积极沟通协调,完成村内主干道硬化3820米,村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他又利用省派“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221万元,硬化路面30000余平方米,实施了“户户通”工程。5月底,瑶坡村“户户通”工程完工,每家每户出门就是平整的好路,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作为“千亿斤”能产田项目、农田灌溉“井井通”项目实施地,瑶坡村还新打灌溉机井58眼,新设变压器8台,配套地下灌溉管道31000米,4000亩农田实现了自动灌溉全覆盖,村民灌溉成本由原用电1.7元/度降至1元/度以下,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胡斌说,他正在争取扶贫资金,利用瑶坡村北闲置土地建设扶贫车间,涵盖果品电商、绳网加工、技术培训等多项内容,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促进帮包村群众家门口就业,贯彻“扶贫扶志相结合”,提高自主创业积极性,解决贫困户稳定脱贫、村集体收入提高、村内年轻劳动力缺乏等多项问题。
输血更造血 村民富起来
瑶坡村地处黄河故道,沙化地面积广阔,特别适合种植麦黄杏。瑶坡村现有麦黄杏600余亩,年产量60-70万公斤,百年以上的老杏树就有2000株。麦黄杏汁水丰富,肉沙似蜜,曾是清代皇室贡品。但由于杏属于时令水果,受采摘期短、不宜运输储存等因素制约,价格一直不高。
好东西就得卖好价钱。胡斌决定整合村里的林果优势资源,成立合作社,主打电商销售,避免零散发展、单打独斗。胡斌通过扶贫开发基金会、腾讯公益募集资金,为麦黄杏合作社注册商标,与全球时刻电商平台、韵达速运签订合作协议。原来最远能销到聊城的瑶坡麦黄杏今年将乘着网络的翅膀,飞向四面八方。
之前,临清市派“第一书记”为瑶坡村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现在,本轮省派“第一书记”产业扶持资金已投入于唐园镇温室大棚建设,两个项目均已产生经济效益,向贫困户分红。2017年底,光伏发电项目共分红1.3万元,大棚项目分红5.6万元,每人合495元。仅通过光伏发电、蔬菜大棚两项产业扶贫,瑶坡村就完成了贫困户脱贫65户,脱贫率98.5%。
在2017年8月省派临清市“第一书记”半年评比中,胡斌被推荐为优秀个人。在省派“第一书记”2017年度考核中,被考核确定为优秀。现在胡斌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做的事情太多,怕精力达不到、时间不够用。他说:帮扶工作还有大半年,要力争把该干的事干完、干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辜负群众的期待,也不辜负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