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农村,环境卫生差距真不小!”以前听到这句话,龙山街道前东葛村村民脸上发烫,很没面子。“人家村卫生干净,俺村是垃圾随手扔。”村民刘彩传随手将垃圾倒入门口桶里,一边说,“现今不同啦,每家都有垃圾桶,路边放上垃圾箱,环卫工天天扫,跟城区一个样。”
前东葛村的变化是我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
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和农村改厕。当前,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继续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让环境整治效果留得住、留得久。
三级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以前进城,看到垃圾入桶,路面干净,还有专人专车负责垃圾清运,真是羡慕。”先进的环卫设施曾经是潮海街道后铺下村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短短几年,这个小村庄大变样: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全覆盖,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完备齐全,先后获评即墨和青岛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家家门口摆上垃圾桶,还划分卫生区域小组,每天巡查清扫垃圾,专门的车辆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城区村里一个样。”村民们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全区1033个村庄约30万户共配备环卫工人4700余名。同时,落实网格责任,创新“街、巷长”制度,共划分网格4600余个。2015年5月起,还组建区、镇、企业三级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实现了“互联网+”的智慧环卫管理模式。
建机制、组队伍的同时,我区还加强设施建设,配齐收集容器和收运车辆以及建设转运站点,取消地埋式垃圾箱、露天垃圾池等老旧设施,取缔老式摆臂车,实现了桶车对接、密闭化、无撒漏运输。目前,配备各类容积垃圾桶3.5万个,配备密闭式垃圾清运车100余辆。
面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我区还不断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标择优选择环卫作业公司,签订有偿服务协议,环卫主管部门负责监管,使得环卫作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目前,全区所有镇街环境卫生已委托市场化公司运作,做到了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区城建局党委委员陈天桥表示。
因地制宜处理生活污水废弃脏水变景观用水
“别看在村里,这污水处理站可是高科技啊,这边机器检测出结果,同时区环保局会有数据显示,达到一级A标准才会流出,处理后的污水变清了,还没异味,夏天蓄水池的莲花开得艳,鱼也游得欢。”在金口镇凤凰村,村民杜希义的话道出全村人心声。
让村庄引以为傲的污水处理站采用一体化设备,利用厌氧好氧生物膜水处理技术,具有强化脱氮除磷污泥处理及减量化功能,每日可处理生活污水40吨。
“镇上先后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铺设管道6500米,建设三格式化粪池176个、户沉淀井143个,为每户铺设污水管线,厕所水、厨房水、洗澡水‘三水’通过沉淀池直接进入支管,再汇集流入污水处理站。随后经过调节池、生化反应池、消毒池等层层过滤,处理后的水可以循环使用于水系景观、社区绿化灌溉、冲厕等。”金口镇园林环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
凤凰村的变化并不是个案。2018年,我区出台《城市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更多关注城乡一体化统筹建设,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村镇延伸、辐射,推进基础设施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其中明确提出,要抓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80%村庄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置。
当前,农村污水治理仍面临建设费用巨大、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下步,我区将稳步、梯次推进,先期推进改厕及厕所污水治理,有条件的先行一步,集中抓好厨房、洗浴等生活污水治理。
改掉农村土茅厕无害化卫生间成标配
曾经,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臭气熏天、无从落脚,这便是农村的简易旱厕。如今,独立的卫生间,配上冲水式洁具,污物被冲到地下化粪池发酵。“干净卫生,跟城市一样。”龙泉街道吴家庄村村主任吴江感触颇多,改掉旱厕,美丽乡村建设又迈出一大步。
今年,按照省、青岛市的安排部署,我区全面启动农村无害化卫生改厕工作。每改造一座厕所,区财政给一档、二档镇街补助600元,三档镇街补助1200元。
不仅如此,我区专门制定出台农村改厕工作实施方案,各镇街根据村庄特色制定具体可行工作细则。“对改厕中的实际困难,我们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比如,在李家蒲渠村,化粪池采用浇筑顶,预留化粪口长1米、宽30厘米,改良上盖外凸问题,避免影响村民出行。”龙泉街道园林环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成方群说。
据区环卫一体化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江平世介绍,2016-2017年,青岛、即墨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改厕11.1万户。今年,农村无害化卫生改厕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6月底前完成,10月底前考核验收及整改,年内完成89165座,将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改厕后,村里不见粪水,蚊蝇少了,也干净了,但多年形成的如厕习惯不是一下能改掉的。”江平世表示,下步,我区将设立专业化管护队伍,做好厕所维修及无害化处置等,推动农村改厕工作向建设规范化、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和管理精细化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