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兴国本报通讯员 张 波
厚厚的一摞纸上,写满了字。十九大报告全文和新党章,五万余字,字字写的遒劲有力。这是东阿县大桥镇麻庄村80岁高龄的老党员张绪清花了两个多月完成的一项“伟大工程”。
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张绪清,既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麻庄村里的一名贫困户。精准识别时,他门家仅靠流转的2亩地为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成为扶贫对象后,通过大棚收益及光伏收益分红,收入实现翻番,生活有了保障,每天乐呵呵。“是党的好政策,帮助我过上了好日子!”张绪清笑着说,“我把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和新党章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一遍,一是感谢党心系群众的好政策,同时祝福祖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繁荣昌盛!”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东阿县大桥镇麻庄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落实上级扶贫政策,坚持精准发力,因人因户分类施策,让贫困户群众共享脱贫攻坚成果,使贫困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提升。麻庄村专门建设了扶贫厂房,承包给当地富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吸纳部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业,解决无法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口就业问题。贫困户程绪官前几年颅脑动过手术,智力受损,出去打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车间里简单的包装岗位正适合他,现在月收入能达到2000元;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投资30万元建设3个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除了盘活土地资源外,年收益3万元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增收;投资32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稳定长效。
与此同时,麻庄村还通过设置邻里互助公益岗位、扶贫特惠保险等,多种举措“靶向治疗”,真正实现精准施策到户到人。麻庄村有个贫困户叫麻召淮,是一个因病致贫的典型,他的妻子患有尿毒症,常年住院吃药,镇、村多方协调,为他们办理了扶贫特惠保险,最大限度提高了住院花费的报销比例。而麻召淮本人,身体很好,由于妻子需要人照顾因此没法出去打工,通过村里设置的“邻里互助”公益岗位让他也找到了能顾家的工作,村里让他担任护理员,同时照看其他两户年龄较大且无人照料的贫困户,每月能获得工资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