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十字路村刘同建放弃好工作,带头发展苗木种植
临朐县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十字路村过去是有名的“鞭炮村”,近年来,通过种植苗木,在地里挖出“聚宝盆”。4月2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20年前,村民刘同建放弃好工作,选择回家种植苗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1
种植苗木20年,经验丰富
4月25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临朐县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十字路村龙兴苗木专业合作社一处苗木大棚,里面空气清新,绿油油的“胶东卫矛”等种苗生机盎然,长势正旺。
看着大棚里培育的各种种苗,种植户刘同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小心翼翼走在田畦里,用手拨开叶子,查看着苗木的生长情况。在他心里,这成片的种苗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管理得格外精心。这些苗木即将移栽到其他种植户地里,带动村民们致富。
在这里,除了有两个育苗大棚之外,田地里还种植着20多个品种的苗木,其中包括很多新引进的品种。
今年42岁的刘同建种植苗木近20年了,有着丰富的经验。虽然刘同建是龙兴苗木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但每天他都会穿着胶皮鞋、戴着草帽,穿梭在田间地头,向村民传播种植技术。
周围村子里的不少闲散劳动力来打工,还有村民前来学习种植技术。“苗木品种不断地更新,技术也在提高,只要有种植户来学习,我都会教给他们。”刘同建笑着说。
2
顶着压力辞职,回村种苗木
采访中,刘同建放下手中的锄头,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从业经历。他之前在临朐县邮政局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业务员渐渐成为了营销经理、乡镇支局局长。虽然工作比较顺利,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学历低,上升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便逐渐产生了新的职业规划。
上世纪九十年代,刘同建干邮政储蓄营销员时,到农村里跑业务,发现多数苗木种植户存款额都比较高,这也意味种植苗木是赚钱的,算是朝阳产业。1999年,他用7个月的工资在村里承包了三亩地,种起金叶女贞、紫叶小檀、美人梅三种苗木。“我的这个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因为在他们眼中,当时我的工作比较稳定,也很体面。”刘同建说,虽然如此,但他还是顶着压力把苗木种在了地里。
刘同建在农田里种植苗木,引来了村民的嘲笑。因为在当时,村里没有种植苗木的,最赚钱的行当就是养猪和种植蔬菜。“当时大家怀疑种植小苗木也能赚钱,对于我种植苗木的举动,很多人都不看好。”刘同建说,果不其然,第一年种植苗木就因为没有找到好市场,只能低价出售。
3
在外包地三十亩,却赔了钱
起初,刘同建一边上班一边种植苗木,在实践中发现了这一行的潜力。于是在2009年,他毅然辞掉了工作,回到农村专心种植苗木。“辞职的时候,我已经研究了十年的苗木种植,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当时苗木市场的空间。”刘同建说,他产生了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
“经过十年的发展,村里土地租金从最初的200元涨到了2000元,人工成本也随着上涨。”刘同建发现,在自己村里种植苗木的成本较高,便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
2011年,刘同建在昌乐县承包了30多亩地,种植了六个品种的苗木。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在外包地种植苗木竟然失败了。
“当时外地一个客商打来电话,急需一批苗木,恰好在昌乐承包的地里有这些苗木,却因为没有挖苗的工人,最终没能成交。”刘同建说,在外包地种植苗木能降低成本,但缺少市场和专门管理苗木的技术人员,在外扩大种植苗木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当年这30亩地的种苗,最后超低价处理,赔了20多万元。”
4
成立合作社,集中连片发展
过去,十字路村是有名的鞭炮村,大部分村民家里都制作鞭炮。由于危险系数高,相关部门查的严,2009年前后,村民们纷纷放弃了制作鞭炮的行当,寻找着其他赚钱的门路。而随着近十年的发展,刘同建的苗木种植已经小有规模,一些村民看到能赚钱,也纷纷开始种植苗木。
2013年,十字路村注册了一个苗木合作社。2016年,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在该村建起了龙兴苗木专业合作社,全面发展苗木产业。合作社成立后,刘同建开始带动村民们脱贫致富。
十字路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振宇介绍,刘同建为村里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寻找销路,为种植户们解除了后顾之忧,还为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该村已有17户村民在种植苗木中脱贫。
目前,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苗木种植面积1.3万亩,500多个品种,分布在张佩环、宫家老庄、十字路、安家庄等12村。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苗木产业面积占农业生产比重的36%,从事苗木产业的农民1.2万人,成立大型专业合作社13个,产品远销鲁、陕、甘、京、津、疆、藏等20多个省市地区。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