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志冕 本报通讯员 张新波晋凯
这几天,临邑县林子镇侯家村党支部书记胡春山异常繁忙。作为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 53岁的他和3个村庄的党支部书记实地考察了邻近县市的种子公司和肥料公司。“我们这几个村准备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种什么不能自己说了算,也不能闷头干,得考察好市场,让老百姓入社后能多分红。”胡春山说。
如今的林子镇,活跃着很多像胡春山这样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党支部书记。这一切都得益于该镇开展的“一村一备”精准培养后备干部项目。
“一村一备”建好干部“蓄水池”
“后备干部是农村干部队伍的后备军,只有培养出一支‘素质高、结构优、敢担当’的后备铁军,开辟农村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才能确保党的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4月15日,林子镇党委书记常波对记者说。
去年2月上任伊始,常波就认准了这个理。彼时的林子镇, 48个行政村中班子不健全的有7个,村党支部书记60周岁以上的有14个,其中65岁以上的7个。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老化严重,班子带动能力弱,进取活力明显不足。
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林子镇党委反复研究决定,探索“一村一备”后备干部精准培养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通过各村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的举荐、自荐,经过层层筛选,确定了36名后备干部,并将他们重点充实到全镇7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7个岁数较大村党支部书记所在村。
分类培训精准培养提素质
“自去年 4月成为村里的后备干部后,镇党委和农办的同志手把手教我合作社的运行管理和农田管理知识。现在我这个‘门外汉’对合作社日常管理和供种、耕种、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已是样样精通。 ”如今,苗甫庵村的后备干部王娜娜管理起华辉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来已是得心应手,成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得力助手。
如何让后备干部更好地提升个人素养和工作能力,林子镇选择因村因人而宜,实行分类培训、精准培养。对软弱涣散村的后备干部,采取“三带一”的培养方式,每名后备干部由镇党委书记、管区书记、党建指导员进行帮助指导,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村党支部书记在65岁以上的,采取“老带新、压担子”的培养模式,让村党支部书记与后备干部结成培养帮扶对子,后备干部列席村“两委”会议,让他们参与村里的中心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群众信任度;对其他普通村,以村党支部书记培养为主、镇党委培养为辅,将培养权更多下放至村,让后备干部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好日常工作。“同时,我们还按照‘一人一档’原则,建立后备干部档案,对后备干部实行定期考察与动态管理,及时将政绩平平、群众满意度低的调整出去,将能力出众、群众满意的补充进来。”常波说。
搭建平台带领乡亲奔小康
“休闲亭、氧化塘、百亩果园采摘忙,柳成荫、荷花艳、昔日旧村变花园。”在西张村村民张其军看来,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光青没少为村民办实事。
过去的西张村,路面坑洼不平,路边杂草丛生,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是省定贫困村。 2017年,该村后备干部张光青在镇党委、管区和老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下,借助自己开办面粉厂的优势,在村里成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并通过整理闲散宅基地、大力发展边角经济等方式,让村集体有了收入、让村民有了分红,也让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这是林子镇为后备干部搭建锻炼平台、增强班子带动能力、带动村民致富的缩影。在去年底的村“两委”换届中, 36名后备干部全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 16名当选为党支部书记,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比之前年轻了 6岁,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和组织服务群众能力也得到明显增强。
“2017年我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备干部,充实了村级班子。今年,我们要以基层党组织‘七位一体’体系为指导,以干部‘下沉’和提升支部工作能力为抓手,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锻炼新班子的主战场,努力让村集体富起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谈及今年工作,常波信心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