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 欣
本报通讯员 倪群力“在家门口干活,一个月挣2000多元,年底还有分红,大家伙儿乐着呢!”近日,临清市尚店镇焦南村扶贫对象张秀菊的心情格外“晴朗”。张秀菊与扶贫企业合作入股肉牛养殖,肉牛出栏育肥后由企业回收屠宰加工,预计年分红可达3000元以上。今年以来,当地通过推广入股肉牛养殖模式,已解决42名贫困群众就业问题,月人均增收2300元。
临清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攻方向,瞄准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多元化施策,确保超额完成今年3.01万人的脱贫计划,不让一名贫困人口掉队。
资金支持
“经镇政府协调,我公司成功从邮储银行贷款260万元,带动焦南村2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我们将其中有劳动能力的2户贫困户招收为企业职工,每年向其他25户老弱病残户发放2000元‘扶贫红利’,保障实现脱贫。”尚店镇君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维民说。
扶贫重点村、贫困户并非没有致富想法,但缺少的是本钱。临清市成立融资担保公司,为扶贫项目开展融资增信业务。对参与扶贫的企业开展“富民企业贷”,企业每吸纳一名贫困群众就业,该市协助企业解决10万元贷款,并给予贴息支持;对农村贫困人口提供5万元以下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不上浮的“富民农户贷”,并提供贴息支持。同时,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提供小额贷款或财政贴息等扶贫政策,调动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建设的积极性。
产业扶贫
12月21日,大辛庄街道中周店居贫困户王峰正在蔬菜大棚里工作。他所工作的这处大棚占地8000平方米,由聊城市田园牧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建,总投入60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现已流转土地280亩,可带动中周店及周边村居用工170余户,其中贫困户65户。
临清市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原则,立足于贫困村自身条件、要素禀赋、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实际,制定个性化产业扶贫方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2015年投入1060万元为85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实施90个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带动贫困户2504户,7011人实现增收。今年投入2550万元为85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实施87个产业扶贫项目,计划带动贫困户4299户,11421人。
民生兜底
“这里温泉、地暖、天然气、宽带一应俱全,而且还是免费入住。”12月21日,走进戴湾镇水西村,一排崭新的老年公寓里,几位老人正促膝而谈,他们都曾是危房户。
让贫困村庄焕然一新,让贫困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无劳动能力困难群众,是民生工作的短板。临清市通过民生保障、社保兜底等措施,力争做到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临清市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帮扶模式,针对不同贫困户状况,做到“对症下药”、逐步攻坚克难。对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鼓励其务工创业;无劳动力、无经济来源的贫困家庭则纳入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企业股金分红、低保政策兜底等政策扶持范围内,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