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尚斌 张 蕾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阳谷县寿张镇陈街村的300多亩红薯种植基地又迎来了丰收季,一块块光鲜诱人的红薯挖出后被分拣成袋,送往蔬菜批发市场和乡村集市。
陈街村红薯种植历史悠久,该村耕地多为沙壤土,透气性好且矿物质含量多,使这里种出的红薯外表光亮、颜色鲜艳、口感好、营养丰富,在当地也一直不愁销路。“今年红薯每亩地平均产量5000斤左右,按批发价每斤0.6元计算,亩收入3000元左右,收益是传统作物的3倍多。”村支部书记陈纪正种了10多亩地红薯,每年刚开始进入收获季,便能迎来四面八方的买家。
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口碑有了,如何打响品牌,拉长链条,成了做强红薯产业的当务之急。今年以来,陈街村找准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从引品种、推技术、建基地入手,不断提高种植效益,架起一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桥”。为抓好红薯推广种植,陈街村积极采用良种良法,提升红薯品种多样化水平和生态效益,从省农科院引进秦薯四号、济薯26等多个优良品种,淘汰了传统种植品种。通过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建立红薯育苗基地,免费为薯农提供技术服务,帮助销售红薯。
目前,陈街村红薯正在积极申请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下一步还要尝试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红薯干等农副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提高陈街村红薯的知名度和附加值。“我们会继续和省农科院合作,扩大种植面积,在品质上寻求突破,把红薯销往各大超市和酒店,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我们种植的优质红薯,使红薯真正成为社员致富的‘金疙瘩’。”陈纪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