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吉新 报道 紧邻黄河故道的七顷村有100多个温室大棚,这是客商在查看葡萄品相,谈好价钱后将葡萄“包棚”买走。
|
□本报记者 扈永顺
在东营市河口区西部,有一条黄河故道,相比于周边的退海盐碱地,长期的黄河水带来了黄土高原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特别适合林果、蔬菜和地下块茎类特色农作物生长。近年来,黄河故道流域的农民,集中发展了苹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农业也正经历产业升级,逐步迈向现代化。
富硒苹果身价高
义和镇梁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林果种植专业村,林果面积超过三千亩,但经过近30年的种植,苹果树面临更新换代。经过驻村帮扶单位的指导,梁家村的换代苹果树种到了村东头的新开垦土地上,走上了颇有特色的富硒苹果种植之路。
梁连胜是梁家村的技术员,种了30多亩苹果树,其中7亩种植的富硒苹果,去年他家的普通苹果每亩能卖一万三千多元,富硒苹果每亩能多卖三四千元。2011年,村里成立了梁家果树专业合作社,并由镇上统一为苹果注册了“金河口”商标,由合作社负责富硒叶面肥等农资的统一购进,生产出的富硒苹果得到了山东省富硒农产品专业委员会的认证,现在村里富硒苹果种植面积已有600多亩。
“果树喷上富硒叶面肥,结出的苹果就特别抗氧化,切开后能长时间不变色,加上苹果套袋、刻字,身价就涨了。”梁连胜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苹果有了早中晚熟的不同品种,村里还跟市林业局合作,建起了苹果新品种果园,筛选适合当地的种植品种。
今年8月3日,农业部公布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义和镇凭借“金河口苹果”主导产业跃居榜上。
大棚葡萄“包棚”卖
七顷村紧邻黄河故道,建在故道上的100多个连片温室大棚颇为壮观。大田中的葡萄刚开始成熟时,七顷村的葡萄大棚内,亩产5000多斤的葡萄已所剩无几。让记者感到惊奇的是,村子里一百多亩的葡萄大棚,不用村民自己外出零卖,只靠淄博、天津等地的客商就能全部“包棚”。
“客商来拉葡萄都是包棚,一个棚算算多少斤,商量好给多少钱,葡萄全部拉走,多的时候一天能往外拉十好几车,一亩地大棚效益在两万多元。”七顷村金果葡萄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春亮介绍,七顷村的葡萄受欢迎,有紧邻黄河故道先天优势,“村子里的地下水是咸的,而葡萄棚地下的水却是甜的,葡萄大棚二三百米范围的这部分就是老黄河故道。”
从5年前只有几户村民种葡萄,到现在发展到100多个大棚,除了先天优势,也与村里产业规划密切相关。村“两委”从栖霞、大泽山、寿光等地考察致富项目后,就引进了葡萄种植,还特地从寿光聘请技术员进行指导。2013年,七顷村成立了金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优质葡萄种植、销售、信息、技术中介服务。目前,七顷葡萄已注册了“绿淳”商标。
汉麻有望替代棉花
一场暴雨过后,河口区汉麻种植基地内一人多高的汉麻出现了部分倒伏,正在现场察看的纪海生告诉记者,汉麻生命力顽强,风吹倒了问题也不大。纪海生是东营航天汉麻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今年春天,该公司已流转了河口区12000亩土地用来种植汉麻,这是第一年在黄河故道种植汉麻。
纪海生介绍,汉麻具有生长周期短、用工少、不打农药、无污染、耐盐碱等特点,而且一季汉麻秆芯的产量相当于一年速生林,其韧皮纤维产量每亩可达100公斤以上,比棉花要高50%。汉麻不但在服装、药品行业大有作为,在军事上更是被广泛应用,军人的常服、作训服、飞行员的抗荷服都需要汉麻作为原料。
“4月到7月是汉麻种植的最佳期间,生长期为90天。为有效利用土地,公司采用麻草轮作技术,在汉麻生长期结束后,种植黑麦草。1亩黑麦草生产干草1吨,现国内黑麦草进口到岸价为每吨2600元。两季轮作的收益在1600元到2000元之间。”纪海生向记者介绍了种植效益。
汉麻项目是河口区今年2月份引进的重点项目。今年,该公司主要建设万亩汉麻种植基地及脱胶厂、麻秆加工厂,延长产业链,明后年,逐步推广种植汉麻10万亩,并建成麻纺织品生产基地,力争用3年时间逐步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黄河口汉麻高新产业园。产业园建成后,公司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联合种植大户带动当地农民推广种植,逐步替代棉花种植,解决当地棉产业萎缩、低迷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