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吴华 玉磊)10月9日,武城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内,农村经济管理局副局长林红昕宣布:“经过双方协商,今天四女寺镇卧虎庄村以每亩地1200元的价格,将612亩土地流转给嘉明家庭农场。 ”盖上武城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的红章,卧虎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广军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村里80多户村民的零散耕地,在交易中心的见证下,“卖”了个好价钱。
“流转的土地全部经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林红昕介绍,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武城县自2013年开始在全县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在已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以法律方式明确了农民对土地权利的拥有,为土地流转打下了坚实基础,既激活了农村资本市场,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零散土地,荒废了舍不得,自己种不划算。去年12月份,武城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林地使用权等十多类农村产权,都可以“进场”交易。在武城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醒目的LED显示屏上列出农民闲散土地的信息,地块面积、价格等一一显示。而作为买方的新型经营主体,则可以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地,自由交易。武城县农村经济管理局局长王洪胜说:“原来一家一户零散细碎的土地,通过交易平台,形成了适度规模的土地,便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武城县农村产权交易日趋活跃,目前已完成交易23笔,实现土地流转1.1万余亩,合同金额达1.15亿元。
随着农民土地流转积极性日益提高,传统的地界田垅被打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0.1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3%,“集零为整”规模化种植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始“唱主角”。在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土地流转带来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农业种植体系已逐渐形成。“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零散耕地的种植已经不能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忠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等方式,合作社拥有90余台(套)农业机械和粮食烘干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合作社3万亩耕地从种到收“一条龙”的大田服务,既实现了零散土地的规模化种植,也解决了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形成了“农民种田我服务、农民打工我种田”的现代农业服务模式。如今,武城县共有农民合作社746家、家庭农场66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3家。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相继涌现描绘出武城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但融资难的问题一度制约其发展,为此该县又在全市率先联合评估公司等机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价值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发放贷款。目前,该县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协调金融机构,已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24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