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涛 秦秋翠 报道
本报东阿讯 整洁干净的乡间小路掩映在一排排新植的法桐林间,不高的枝桠抽出嫩生的绿意与树下争相绽放的美人蕉交相辉映,红的、黄的,团团簇簇,偶有微风拂过,阵阵花香迎面而来,俨然一副乡村美图。不远处的小池塘周边也被绿树水草环绕,水面干净,偶有鱼儿游过,与蝉鸣鸟叫相得益彰。8月17日,置身徐楼村的前街小路上,不由地心生赞叹。
“自从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来,俺们村真是大变样了。以前垃圾遍地,泥土漫天的景象没有了,不仅每天都有人打扫卫生,清运垃圾,而且村里倡导‘边角经济,美化乡村’,犄角旮旯都种了树木和花草,村里真是美了。”村民刘吉星说。
据悉,该村在前期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又对乡村环境提出新的要求,积极响应镇上发展边角经济的号召,率先试点垂范。将村内房前屋后空地、坑塘周围、道路两侧的土地整合起来,共计一百余亩,由村集体统一采购、种植树苗。目前该村已种植法桐7000余棵、美人蕉3000余株,全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也得到村民点赞。
该村采用村集体+农户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模式,在树木成材以后,按照“占谁地,谁受益”的原则,村集体与农户按约定比例共享经济效益。
“离开经济单纯搞环境生态是不能长久的,离开环境生态只追求经济效益更不可持续,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相辅相成。”该村党支部书记谈到本村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发展路径时说。目前,该镇其他村庄也纷纷效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