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淄川区双杨镇大屯村农民高广的淄博广屯农场里,前来采摘草莓的市民络绎不绝。高广自2012年10月流转土地300亩,利用地处城郊的优势,先后种植土豆、中药、苹果、核桃、桃等。去年10月,又投资90多万元,新上6个大棚,全部种植草莓,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摘。最近,他又新建了4个甜瓜、西瓜大棚,并将继续扩大大棚规模,发展都市农业。
这是双杨镇近年来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个缩影。双杨镇地处淄川与张店两区之间,素有“吨粮镇”之称。新形势下,他们立足实际,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走出了一条以都市农业助推城镇化发展、优化乡村环境、实现富民增收的成功之路。
提升农业生态效益。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倡导规模化发展农业。全镇19000亩耕地,已流转土地5000余亩,5个村实现整体流转,初步形成了“农业规模化”的新优势。在镇东部山区旱田以藏梓村为辐射建立万亩核桃基地,现已种植2000余亩。在镇西部张博路附线和北京路两侧建设万亩苗木基地,现已发展种植园15处,种植各类苗木3000余亩。在镇中部实施“大绿化工程”、“两沿三环”增绿提质,建立绿色屏障、优化生态环境,年内新增绿化面积2600余亩,目前全镇已完成绿化面积30000亩,绿化覆盖率达42%。另外,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依托法家村建立了“沼气池——采摘园——养殖场”的循环产业链。法家村大型沼气工程年产沼气34万立方,年可消化秸秆3000亩,满足600户居民日常生活用气。同时利用沼渣和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施种于采摘园,有效节约农业成本,实现了绿色农业发展。
提升农业经济效益。通过“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实现统一种植、统一管护、统一销售,有效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产品质量和销路。法家村大自然农业发展公司联合15家农业合作社,投资1亿元成立全区首家农业专业合作联社——合盛农业合作联合社,年销售收入达800余万元。白沙山“农家乐”聚集了各类农家乐饭店65家,以生态观光、农家采摘、餐饮娱乐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年可创收1200万元。占地1000余亩的多好生态园林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培育白皮松、黑松、五角枫、红叶杨等30余个品种,年可实现经营收入1500余万元。
提升农业社会效益。通过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促进了全镇旅游业、花卉苗木业、种植业、服务业的发展,为无缝对接中心城区,建设小城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都市农业的发展,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而对就业困难的“50、60”人员和家庭妇女等群体,则安排到苗木基地和农业采摘园及“农家乐”工作,让他们由农民变成领工资的“农业工人”,实现了农民的就地城镇化。
□本报记者 王玮 特约记者 闫盛霆 通讯员 蔡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