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山东省政府正式将莱芜列为“山东省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试点市”,莱芜乡村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挑战,“全域乡村旅游”正引领莱芜旅游在改革创新发展道路上阔步向前。
十大重点产业——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加快发展。2015年,莱芜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加快实施十大重点产业振兴提升计划,力争“十三五”末形成十大产业发展集群,文化旅游产业列入其中。促进北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雪野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步伐,推进“山东省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中之重明确提出。
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6月1日,莱芜市委、莱芜市政府研究决定,将莱城区大王庄镇、茶业口镇、华山林场、马鞍山林场整建制划入雪野旅游区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北部旅游资源整合和项目规划问题。为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更好的为旅游发展服务,莱芜市建立了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旅游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在全域乡村旅游试点市建设方面,研究制定了《莱芜市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发改、财政、交通、农业、国土、林业、文化等部门职责分工,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在旅游招商引资方面,包装策划推出16个重点旅游招商项目,宣传部、发改委、招商局、旅游局联合推介招商。交通部门,总投资1.8亿元,进一步提高重点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环保部门重点加强旅游资源富集区环境监测,加强环保网格化监管,……一系列动作表明莱芜上下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建设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126空间布局”——形成覆盖全市美丽乡村旅游系统。按照新修编的《莱芜旅游总体规划》,莱芜市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将以覆盖全市的美丽乡村和旅游小镇网络化布局为支撑,依托山水生态资源、民俗文化及特色产业资源,通过全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联动发展,将按照“一村一品”、凸显特色的原则,实施“126”空间布局,在全市形成覆盖全市的美丽乡村旅游系统。“126空间布局”,即“一水两山六板块”,“一水”即中部的汶河沿岸乡村风情带,“两山”即北部高山峡谷与南部宗教名山风光带,“六大板块”即长城传奇、千年记忆、都市乡村、生态汶源、玄妙棋山和有机农业等六大乡村旅游板块。
今年以来,莱芜市抢抓“山东省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试点市”机遇,整合省市区镇四级旅游资源,统筹利用各部门涉农惠农资金,按照全域乡村旅游发展“126空间布局”,联合市委农工办,实施开展了“乡村旅游和生态文明示范村三年提升工程”。集中利用三年时间,规范打造6个集中片、7条风景线、38个特色点,覆盖全市148个重点村,重点开发建设齐长城文化旅游线、雪野山水生态休闲片区和棋山国家森林公园片区,力争将莱芜打造成为山东省内具有示范作用的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
全域化发展格局——一盘棋谋划莱芜乡村旅游大发展。莱芜市旅游局局长魏玉娥谈到:“发展全域乡村旅游就是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成新型产业,从简单的卖风景和农家乐升级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根据每个村镇资源和区位优势的不同形成特色化乡村旅游产品模式和经营业态,整合旅游、休闲、农业、商业、文化等相关产业,先建点、再扩片、最后以线连片,从而拉伸产业链条、加强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记者了解到,全域乡村旅游试点市创建工作推动了莱芜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市域北部,雪野旅游区,以雪野湖为中心,房干村、王老村、吕祖泉村和官正村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主打峡谷观光、生态休闲、乡村度假、水上游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环雪野湖高端乡村旅游核心区正逐步形成;茶业口镇、雪野镇和大王庄镇是历史上齐鲁两国交界处,依托传统古村落和齐长城文化,“一线五村”高山村落、齐长城文化旅游、香山生态风景区为游客集中打造了齐鲁古韵、自驾摄影、文化溯源、户外登山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圈。市域西南部,莱城区,南部莲花山和云台山区域,以山地自然景观以及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资源为依托,结合齐鲁夹谷会盟等历史文化资源,做活宗教朝觐、山野探险、民俗风情体验乡村旅游;西部羊里、寨里、杨庄,发挥“三辣一麻”“三黑一白”等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正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旅游。沿汶河水系,钢城区,充分发挥有山有水有林有桃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了九龙山地质公园,棋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汶河湿地公园、冠世桃花源四大风景区,“两山一水一源”形成汶河流域综合性乡村旅游带。市域中部,城乡结合处,高新区鹏泉街道郭家沟村,经济开发区黄梁坡村,发展休闲生态农业旅游,巧打“开心农场”蔬菜自留地,建成2处城市郊区集农业观光、时令果蔬采摘、乡村旅游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园。……一批优质乡村旅游开发点逐渐勾勒出莱芜乡村旅游“全域化”的大格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