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冬亮 隋翔宇 本报通讯员 栾晓东
12月12日,在莱州市雅美草织工艺品有限公司近7亩的大厂房内,只有十几个工人忙碌着将制作好的草编包装箱,显得空旷极了。
往年冬季是草艺品生产的旺季,但雅美公司是如今为数不多还在“忙碌”的企业。近年来由于市场趋冷,莱州草艺品企业由鼎盛时期的200多家锐减到目前的40家左右,近80%的草艺品企业已经转行。
“草编业市场低迷,客户的订单已连续6年萎缩,我们公司能存活下来很不容易。”雅美公司经理董亚伟表示。她从事草艺品加工已有20多年,对于市场的前后变化深有感触。
据她介绍,莱州草编最辉煌的时候是2001-2007年间,因为当时国外的订单应接不暇,多数企业根本“不屑于”做国内市场,在2004年,该市草艺品行业就已完成工业总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5350万元,居全国草艺品行业之首。
“不过从2008年开始,订单越来越少。”董亚伟说。由于之前主要经营外贸,因此受世界范围经济危机影响,大多数草艺品企业订单锐减而纷纷倒闭
产业的惨淡现状也使得草编技艺的传承遇到难题。莱州市沙河镇是草编技艺的发源地之一,近期该镇对草编从业人员做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60岁以下从事掐草辫的人很少,而且品种单一,会掐10种掐法以上的艺人为数不多。其原因:一是各种草艺品的改革创新替代了单一的草辫生产模式;二是经济效益远不如从事其他行业收入。
“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制作草编,一天能挣50元左右。年轻人这个时候都去割扇贝了,那个挣钱多。”沙河镇草编老艺人邱洪达说。据介绍,莱州草艺品的初加工都是在土山、沙河等镇的部分村庄的农户家中进行。但市场的低迷,也降低了草艺品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要想解决传承难题,必须打开市场重振产业。今年我们公司的任务就是开发国内市场,通过与酒店、房地产等企业的合作,将我们的草艺品作为礼品销售出去。”董亚伟说。
有人建议她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草艺品,因为目前做电商的草艺品企业不多,“国内市场对草编工艺品的认可程度不高,但做电商是大势所趋,相信随着做电商企业的增多,草艺品会慢慢得到消费者的欢迎。”董亚伟认为。
莱州市在2006年被中国工艺艺术协会授予“中国草艺品之都”的荣誉称号,莱州草编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做了一些扶持工作,但是并不持久,在莱州市的经济规划中,也找不到关于草编的更多内容。“莱州草编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只有更多人的参与,积极开拓市场,才能破解莱州草编技艺传承和发展难题。”邱洪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