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黄石市中小学教师将有正高级职称,相当于大学教授职称。黄石2013年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工作正式启动,今年首设正高级职称。黄石市是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另一试点城市为襄阳市),今年,13名小学教师有望评上“教授”,成为我省小学首批正高职称的教师。(荆楚网 10月14日)
一提到教授,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停留在象牙塔里传道授业解惑,过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很难“飞入寻常百姓家”。长期以来,职称一直与单位级别挂钩,如果身在小“衙门”,不管工作多努力,业绩多突出,群众多认可,都很难突破级别的藩篱,教授职称“加身”。
几乎与衙门等级挂钩的职称评定制度,极大的扼杀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上进心和工作热情。此次,湖北将正高级职称引入中小学,就是要打破级别的“枷锁”,给基础教育添活力。
事实上,基础教育的人才匮乏问题,在全国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优秀的教育人才,特别是有高学历、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很难在中小学落地生根。人才难进、优秀难留,成为困扰基础教育的一道“魔咒”。“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基础教育就是保证少年强、少年智的根基。而加强基层教育,没有人才参与就无从谈起。故而,“不拘一格降人才”给中小学教授职称,是弥补基础教育人才不足的重要方法。
同时,教授职称进入中小学校园,也可以激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曾起何时,大学教师可以轻松获得教授职称,中小学老师却只能“望其项背”。长此以往,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难免打折扣,出现应付的现象。职称上不“封顶”,必然激发中小学教师队伍“比学赶超”的热情。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相信打破单位级别的藩篱后,基础教育会更加吸引人,教师们也会打起百分百的工作热情,必然激发出基础教育的又一春。(长江网 薛家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