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母,她总说,眼睛好多了,但话没说完,就撞上了半开的门。身后的父母,老泪纵横。
杨佳的眼前,色彩斑斓的世界慢慢关闭了大门,透过门的光越来越窄……终于,一个冬天的早晨,她彻底看不见了。
这无边的黑暗,让她如何习惯?
时常,她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天怎么还没亮?炎炎夏日,买上一杯冰可乐,低头刚想喝上一口,却被吸管狠狠戳上眼睛。自此,一副金丝边眼镜从未离开过她。她说,只有戴着它,才有安全感。
眼睛看不见,心里却没有失去光亮。杨佳试着闭着眼穿衣服、走路、剪指甲,像孩子一样,一切重新学起。她不要成为父母的心病,她还要成为佼佼者。
“妈,领我去一趟图书馆吧!”在书架上一排排地摸过去,她贪婪地闻着书香,“买个收录机吧,没法看书,我改听书了。”于是,录音带堆满了她的小屋,足有上千盘。
这些磁带,以及后来的读屏软件,让杨佳眼前的大门又“打开”了,她又游进了书海。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院长在为她颁发毕业证书时,称她是“中国的软实力”。
变调的讲义
杨佳还想读最好的大学,最新的专业。37岁,她考上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微观经济学第一课,老师在黑板上挂了3张图,分别是里根时期、老布什时期、克林顿时期的经济形势,一目了然。但杨佳一脸茫然。她找到助教,拿出铁丝:“能帮我折出老师画的图吗?”
每堂课,老师都要开出至少500页的阅读书目,同学们叫苦不迭,杨佳连叫苦的时间都没有。先扫描全英文讲义,再用电脑软件读出来。别人能挑重点看,她只能一句句听,通宵达旦,还是听不完。她快进播放,每分钟400个单词,讲义都变了调,杨佳练出超人的听力。
一年下来,杨佳完成学业,还多学了三门课。她和中国同学合写的论文被定为范文,得到哈佛最高的A+。毕业典礼上,院长约瑟夫·奈亲自为她颁发证书:“佳,你是中国的软实力。”几千名师生起立,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年来第一位获MPA的外国失明学生鼓掌欢呼。
毕业10年后,杨佳成为当年肯尼迪学院校友成就奖惟一得主,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人。
哈佛学成归来,杨佳在中科院开设的经济全球化和沟通艺术课,创造了院里空中课堂点击量最高的纪录。
总是一身唐装的她,成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中的“中国名片”。
大声说“NO”
4年,连选连任,杨佳一直担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温柔却坚持,儒雅又果敢,该叫板时,她会大声说“NO”,绝不含糊。
第三次委员会会议,最后一项议题,秘书处突然提出,经费紧张,建议委员会工作语言取消中文。“我反对!”杨佳高声表态。
不仅要有说“不”的勇气,还要讲策略。“如果你们现在不支持我,下一个被取消的语言就该轮到你们了。”简单一句话,讲阿拉伯语的卡塔尔和约旦委员就坐不住了。
最终,中文保留。
《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履约报告,中国要在第八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接受联合国审议。
主席提出,中国的报告篇幅长,得设两名报告员。“报告员有点像看案卷的大法官,怎么能强加给中国两名?”杨佳又不干了,“你们这是双重标准!”
这个问题,一争就是一年多,最终,委员会决定,一视同仁,中国的报告员也只设一名。“祖国万岁!”那天下午,中国使团代表闻讯发来的短信,她一直保留。
一次委员会联席会,确定履约国陈述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杨佳再次大声说“NO”。内地、香港、澳门,中国的履约报告有3份,一刀切,只给30分钟,不公平!九个委员会早已领教过这位中国女性的坚持,最终同意,对中国破例!
去年9月18日,在日内瓦,联合国审议《残疾人权利公约》中国履约报告,杨佳身着一身橘色唐装出现,会场中刮起中国风。同为盲人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主席罗纳德·麦卡勒姆教授专程来到杨佳面前,触摸她唐装上的盘扣,感受中国魅力。
在全球网络直播的中国对话中,这位主席说:“今年是龙年,现在我就戴着一条龙图案领带,这是同事杨佳女士送给我的礼物。我们大家为能与她一道共事而感到欣喜。”
“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虽然,杨佳的眼前只有一种深沉的颜色,但是,她的内心从未失去光明。(记者 侯莎莎 )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