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建立至今,高考几经起伏。招考、中断、恢复、扩招。几十年里,不同年代的人对高考有着不同的记忆。几天后,高考又将到来。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几位不同年代参加高考的考生,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人们常说,时间是碗孟婆汤,可奇怪的是,这碗汤在关于高考的记忆面前却失去了魔力。
60后 13分,我与大学失之交臂
稀里糊涂的高考
“高中三年,高一学工,高二学兵,高三学农,从来没正规考过试,要有也都是开卷考试。”像王美清一样从地里回到教室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对高考并没有太多的概念。
出生于1960年王美清,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之一。但当时她的准备却并不充分。“当年我们高考前的一个月还在地里拔麦子,是老师临时告诉我们要参加高考,才把我们从地里喊回教室,教室里黑板上方的标语还写着‘要做小闯将,不做小绵羊’。”说到自己的高考经历,王美清自己都觉得有些传奇。
“高中三年,高一学工,高二学兵,高三学农,从来没正规考过试,要有也都是开卷考试。”当年像王美清一样从地里回到教室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们对高考并没有太多的概念,认为和平时的开卷考试一样,稀里糊涂就进了当年新城小学的高考考场。走进考场后才发现这场考试与以往的开卷考试大不相同:没有人告诉你他卷纸上写了怎样的答案;考场里不是自己的同班同学,更多的是一些陌生的面孔,而且年龄上也是参差不齐。
之前的准备似乎决定了最终的结果,王美清和同她一起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几乎在这次考试中全军覆没。“我就记得当年考上的都是知青,应届毕业生基本上没有。”第一次高考就这样和她的准备状况一样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13分留下的遗憾
第一次的失败让王美意识到:高考可能是改变她人生轨迹的一次考试。于是她选择第二年再考。这一次的备考,显然要充分很多: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同学也大多认真起来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学习。也就在这一年,她知道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知道了水的分子式、知道了英文abc。但第二次的高考,命运似乎又和王美清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顿霜打的豆角毁了她的第二次高考。原来,考前一天中午一顿霜打的豆角让王美清上吐下泻,不得不进了医院,而在临考的前两个小时,还在医院打着吊瓶的她,看到吊瓶中的液体迟迟滴不完,毅然拔掉了输液的针头,奔向考场,连医院的医生都说她光顾考试连命都不要了。带着身体上的极大不适硬撑着完成了整个考试后,她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考试成绩的公布。“差13分迈入大学的校门”这是命运最终给她的答复。知道这个结果后,失望和沮丧曾经占据了她内心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当年所有的复习资料都被她付之一炬。结婚—生子—为生计奔波,她和所有当年没能进入大学之门的同龄人一样开始了朴素平凡的生活。
如今,回忆30多年前的经历,王美清感慨万千:无忧无虑的激扬青春;挫折之后的懵懂觉醒。她说:“看到金榜题名的同学们的成长与发展,我开始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含义。现在,王美清的两个女儿都已经进入大学。”她告诉记者,每次去学校看望女儿的时候,看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感受几十年前与她失之交臂的大学,总有种说不出的伤感,这份伤感也许只有她和那个年代的考生才能体会到。
70后 多年后仍会梦到高考
“高考结束的当天,大家玩疯了。学生们在楼上撕书,扔书。晚上,一群人从城市的东边走到西边,没有目的地,就是聊天,大声唱歌,发泄这些年来淤积的情绪。”21年过去了,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