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进行公示,海尔旗下两家工厂获此殊荣,其中之一是位于青岛的海尔高端特种冰箱柔性智能工厂,这里是海尔冰箱国际化制造基地,生产的定制化产品供应全球市场。
“工厂应用数字孪生、AI等技术推进智能化建设,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56.2%,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追溯。”青岛海尔冰箱互联工厂制造负责人陈生才介绍,工厂创新大规模定制模式,订单响应仅需30秒。
目前,海尔高端特种冰箱柔性智能工厂形成了可复制的智能制造方案,带动16家工厂改造,成为行业转型标杆,其探索实践正是青岛智能家电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家电产业版图上,青岛独具优势。从产业规模上看,青岛智能家电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海尔、海信、澳柯玛为龙头的“青岛方阵”年产家电近7000万台,贡献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家电产量,每10台家电中就有1台产自青岛。
从研发上看,青岛是中国家电产业最重要的创新策源地。由海尔牵头建设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是目前家电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今年6月,该中心发布首颗服务家电、机器人需求的端侧AI感知场景专用芯片,进一步提升家电产品的“智商”等级。
强者恒强,源于不断超越自我。在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智能家电产业排在3个要提质发展的优势产业之首。
“提质”,即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在“智能”。为此,青岛市提出重点发展智能服务型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细分赛道,打造世界级高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在新赛道的驱动下,青岛家电产业正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近日,在被誉为“全球消费电子技术风向标”的2025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海尔智家携最新科技成果“AI之眼”亮相,这项技术让家电拥有了感知和思考能力,智能冰箱可以通过AI技术识别食物并自动调节存储环境,洗衣机能通过感知衣物优化洗涤程序。
“海尔智家通过技术创新,先让家电拥有了口、耳和大脑的能力,如今进一步做到了AI视觉,让家电能够看懂这个物理世界,并且与口和耳进行融合。”海尔智家智慧场景企划总监黄橙说。
家庭服务机器人被视为新型家电的一种,是家电产业链的延伸。根据规划,青岛市将围绕家庭清洁、看护、陪伴、教育、烹饪等新兴智慧家庭场景需求,打造国内重要的家庭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目前,海尔和海信已分别牵头创建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乐聚智家、优必选等企业也在青岛围绕家庭服务、智慧康养等场景进行技术研发转化。在产业链上游,丰光精密、国华智能等企业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灵巧手、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等核心部件已具备产业化能力。
产业协同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在家电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品升级趋势下,青岛市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一批专注于上下游特定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迅速成长,覆盖材料、场景方案等环节,产业“热带雨林”生态持续完善。
目前,青岛智能家电产业已汇聚企业2500余家,形成庞大产业集群,正加速迈向世界级。根据规划,青岛市力争到2027年实现智能家电产业规模达到42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