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山东 > 正文
   

德州:地下管廊助力城市低碳转型

2025-04-22 07:56:27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乃春 通讯员 赵静 李文鑫 冯雅萌

  近日,《德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此次新规将“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地下管廊全流程管理,通过减少道路开挖、推广绿色施工、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助力德州向低碳城市转型。未来,市民不仅能看到更整洁的街道,还能享受更清新的空气,城市“绿色基因”从地下悄然生长。

  痛点 马路反复开挖,环境负担加重

  “修完燃气挖水管,铺完电缆补热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市部分路段因管线施工频繁开挖,被市民戏称为“拉链路”。

  据统计,传统直埋管线模式下,一条城市道路平均每5年需开挖1.2次,每次施工产生建筑垃圾超50吨,扬尘影响范围达周边500米。道路长期反复开挖,不仅造成交通拥堵,更对城市生态环境形成持续压力。

  “施工时家里不敢开窗,路上全是土。”德城区居民张先生的话道出不少市民的困扰。如何破解“挖路困局”,减少生态损耗,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破局

管线进“集体宿舍”,减少道路开挖频次

  《办法》以“集约化”为核心,通过三大绿色举措,推动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

  管线进“集体宿舍”,减少道路开挖频次。《办法》要求,新建道路可同步建设地下管廊,电力、通信、供水等管线全部“入住”。既有管线区域则通过3年过渡期逐步迁改入廊。据测算,管廊建成后,管线维护和新增需求均可通过廊内操作完成,道路开挖频次将减少70%,每年可避免超10万吨建筑垃圾产生。

  施工“绿色升级”,降尘降噪有标准。针对必须开挖的工程,《办法》明确环保施工要求:工地周边100%围挡、裸露土方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拆除工程100%洒水。同时推广低噪声设备、装配式管廊等技术,夜间施工噪声严格控制在55分贝以下。

  廊内“节能设计”,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管廊照明、通风等系统全部采用LED节能灯具、智能感应装置。相比传统模式,能耗降低40%,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相当于种植6万棵乔木的固碳效果。此外,廊内雨水收集系统可将80%的渗漏水循环用于消防和清洁,实现资源再利用。

改变

以前“尘土飞扬”,现在“推窗见绿”

  在刚刚完成管线入廊的广川大道,曾因施工封闭的车道已重新开放,两侧新栽的月季花开正艳。“以前这段路每年至少挖开两次,现在管线都走地下,终于能安心散步了。”家住天衢新区的陈阿姨感慨地说。

  新规带来的改变正在显现:2025年试点区域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社区绿地增加,腾退的道路施工临时用地变身“口袋公园”。

  从尘土飞扬的“拉链路”,到悄然生长的“地下绿脉”,德州用一条条管廊编织出城市的生态底色。这一切的变化仿佛在诉说:城市的现代化不仅是高楼大厦的崛起,更是每一个细节中对自然的敬畏与守护。当绿色从地下延伸到地上,一幅宜居宜业的生态画卷正在鲁北大地徐徐展开。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济南至宁津高速项目刷新进度条
 
0
 
 
 
 
推荐资讯
春暖樱桃压满枝 日子随着樱桃红
春暖樱桃压满枝 日子随
手不闲着 心就年轻
手不闲着 心就年轻
高青:  樱桃丰收,果农笑迎“甜蜜”事业
高青: 樱桃丰收,果
“爱心姥姥”一路爱心接力
“爱心姥姥”一路爱心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