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超)省政府新闻办4月17日上午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惠企十条》(以下简称《惠企十条》)。
《惠企十条》涵盖要素保障、环评审批、政务服务、诉求办理、重污染应急、固废管理、执法监管等7个方面,致力于打造生态环境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其中,在要素保障方面,提出强化污染物总量指标、碳排放指标、重金属污染物总量指标等生态环境要素保障。重大项目存在污染物总量指标缺口的,可采取申请全省统筹调配和与其他市协商调剂等方式予以解决;实行碳排放指标削减预支,探索建立重金属污染物总量跨市调剂机制,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环评审批方面,包括保障重点项目环评高质高效办理、释放环评改革惠企政策红利两个方面。提出建立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三本台账”,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每一个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开展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深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实施告知承诺、“打捆”审批等优化简化措施等。
政务服务方面,提出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压减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实行线下办事“只进一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统一受理、一站办理;深化线上办事“一网通办”。诉求办理1项,提出落实企业群众诉求“接诉即办、一办到底”。
重污染应急方面,提出深入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差异化管控。包括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提级行动,2025年全省新增环保绩效A、B级或行业引领性企业100家以上;将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外贸出口的B级及以上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豁免清单等。
固废管理方面,提出研究制定《山东省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单一类别危险废物精准利用;优化转移固体废物(不含危险废物)出省利用备案程序,进一步提高备案效率等。
执法监管方面,包括推动涉企检查阳光规范运行、推行“无感监管、有感服务”新模式、推进企业环境信用及时修复三个方面。深入实施差异化执法监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严重违法行为精准打击;完善以自动监控为主,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等“天空地一体”的非现场监管体系,2025年非现场执法占比力争达到45%;修订《山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对确有经济困难且被批准延(分)期缴纳罚款的企业实行信用承诺修复,给予企业更大“容错纠错”空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