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2025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齐河县泉城欧乐堡动物王国举行。来自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及志愿者代表近200人参加活动。
今年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是“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聚焦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与全球协作的重要性,加大濒危物种保护的资金和资源投入,鼓励物种保护的政策和技术创新。
“山东地貌类型多样,自然生境复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588种,高等野生植物2064种,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董瑞忠表示,通过不懈努力,山东生物多样性丰度逐年提升,野生动物分布和种群数量新纪录不断涌现,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党的二十大以来,山东省扎实做好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积极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推动省政府公布了《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发《山东省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2024-2035年)》,周密组织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基本摸清我省野生动物分布情况,积极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主动预警,规范开展疫源疫病监测和疫情风险排查,推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省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记者从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2024年,山东省有陆生脊椎动物588种。国家“十四五”规划专项拯救的98种极度濒危物种,在山东省有自然分布的共7种,分别是大鸨、丹顶鹤、黑脸琵鹭、猎隼、中华凤头燕鸥、中华秋沙鸭和野生玫瑰。通过多年保护,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总体上呈现种群数量和分布由少渐多的趋势。
2024年,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黑脸琵鹭、疣鼻天鹅首次成功繁殖,鹤类超过1万只,花脸鸭国内最大种群超过17万只,“鸟浪”奇观多次被央视报道;东明黄河滩区大鸨、雁鸭类种群数量再创新高;在9月份全国中华凤头燕鸥同步调查中,山东记录到127只(全国128只);发现山东省兽类新纪录1种(巢鼠),两栖类新纪录1种(饰纹姬蛙),鸟类新纪录2种(长尾山雀、黑头鳾);在菏泽发现全球濒危物种青头潜鸭新繁殖地一处;在滨州市新发现大鸨、卷羽鹈鹕大种群。
2025年1月山东省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到花脸鸭20余万只,其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一种群数量高达171000只,形成壮观的鸟浪引起关注。2025年1月山东省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在临沂市、济南市、济宁市、泰安市等多个地市均监测到中华秋沙鸭,共57只,为近十年来山东省内越冬地点和数量最多。
活动以泉城欧乐堡度假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为依托,组织中小学生代表开展了野生植物标本制作活动。同时,公开发布了山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形象代言“猫小豹”和“镜界共生·羽韵齐鲁”山东省鸟类生态摄影大赛征集令。
活动由省自然资源厅、德州市人民政府、国家林草局合肥专员办共同主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省农林水工会委员会、德州市自然资源局、齐河县人民政府、山东省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共同承办,特别邀请国家林草局野保司、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有关同志出席活动。
农村大众报记者 刘真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