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城市产业生态比作一片茂密的雨林,可以发现青岛这片“雨林”有了诸多新变化——在传统产业“老树”不断萌发新芽的同时,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新苗”正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茁壮生长。
前不久,2024年度青岛市民营领军标杆企业正式发布。这份198家企业上榜的名单中,除了耳熟能详的大型民企,还多了不少在细分前沿领域初露锋芒的中小企业——与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达成紧密合作,提供核心零部件谐波减速器的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专注纳米压印设备和解决方案,占据超90%国内市场份额的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掌握多项国际先进的激光雷达核心技术,拓展风力发电、气象及海洋探测、航空航天等应用的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青岛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行动、民营领军标杆企业培育行动,引进培育一批专注于新兴未来产业的创新型企业。
随着优质中小企业活力迸发、高成长企业持续扩容、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龙头领军企业突破发展,城市的产业版图正在得以重塑。
选种育苗,优化梯度培育
新兴和未来产业的孵化培育往往周期长、风险高,尤其需要选好种子、育好苗子、培育尖子。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定位不同,需求也不同。对此,青岛专门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条梯度培育赛道,构建起全市优质中小企业孵化育强梯度发展体系,让企业发展蓄力,待条件成熟之后,实现提档升级、鱼跃龙门。
国华智能在青岛发展壮大就是一个优秀的案例。
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谐波减速器负责连接和调节动力源与执行机构,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小臂、腕部、手部等部位。有分析报告认为,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成本占比最高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每台机器人需要配备多达14台谐波减速器以确保其灵活性和稳定性。
但在4年前,人形机器人产业远未像今天这样火爆,远在北京的国华智能也只是一家高校孵化的初创公司,谐波减速器的产业化面临很多挑战。
在市民营经济局的牵线下,国华智能把项目产业化落到了青岛,迅速实现谐波减速器量产突破,进入国内知名机器人头部企业供应链,并跻身青岛市民营领军标杆企业。这一发展进程中,国华智能获得了来自青岛的基金投资、产业链合作、办公场地等全方位支持,包括里程碑创投、阳光创投、前海母基金、智慧互联等产业基金频频出手投资。
国华智能等“新物种”企业的不断横空出世,背后正是青岛长期以来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据统计,青岛已拥有355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21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认定1049家雏鹰企业、527家瞪羚企业。
培土施肥,激发创新动能
一颗种子生根发芽需要好的土壤条件,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同样离不开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完备的供应链产业链以及多元的产业应用场景。
青岛全力为民营和中小企业“培土施肥”,提供相应配套支持,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机会,汇聚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就在12月17日,青岛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智能家电产业链专场对接会,梅卡曼德、进迭时空等6家远道而来的外地企业,展示在AI+机器人应用、眼动追踪技术、数字厨电、智慧康养、无介质全息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成果。
这样含“科”量十足的对接会,青岛自今年4月28日起共举办了20场,涉及半导体、新型显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吸引1000余家市内外“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会,5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来青与“链主”企业开展了对接合作。
不少企业对青岛发布的产业链和场景合作机会非常关注,国内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企业航天宏图计划在青岛建设华东空天数据运营中心,专注触摸屏前沿领域的深圳志凌伟业拟在青岛投资成立触摸屏研发制造基地,聚焦餐饮机器人的北京途灵微电子有意在青岛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区。
除了强化平台要素赋能,青岛还从创新要素赋能、资本要素赋能、人才要素赋能等方面发力,通过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链配套、建立金融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商机制、深入开展“千校万企”活动、开展2024年度青岛市“未来之星”新锐人才引航计划遴选等,进一步强化新兴未来产业的培育和服务工作,努力提升民营和中小企业竞争力。
“2025年,我们将继续围绕青岛市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产业链发展布局,进一步开展好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对接活动,更好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融通发展。”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郭振栋表示。(记者 周晓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