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统筹整合本地仓储、加工、配送、供应等资源,建立健全源头保障、储备供应、应急加工、网点配送“四大体系”,全面打造全链条粮食应急保障模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源头保障体系,实现产销联动
滨州全市粮食种植面积88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0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85万吨,人均粮食产量960公斤,是山东省平均水平的1.7倍,其中小麦产量188万吨,可满足全市人口两年半口粮需求。发展优质小麦订单种植270万亩,种植自主繁育的“裕田麦126”等优质小麦,创新实施“五统一”“三免一加”优惠政策,实现小麦生产标准化、集约化,保证优质原粮充足自给、质量稳定。
滨州建立粮食收购政府信用保证基金市场化收购模式,下设260余个固定收粮网点,对订单种植优质麦加价15%收购,分品种“专仓”存储,盘活国有闲置仓容29.5万吨,彻底改变过去小麦混存现象,满足应急加工企业多元化生产需求。2023年,滨州扩大市级政府信用保证基金规模至1亿元,已累计发放专项信贷24亿元,市场化收购优质粮食129.86万吨,总体效益达13.65亿元。
完善储备供应体系,实现平急结合
为提升应急储备能力,滨州地方原粮储备可满足全市6个月以上消费需求,成品粮(面粉)、成品油(食用油)储备可满足全市15天以上的消费需求。投资1.2亿元建设的黄河流域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计划于9月中旬全部完工,可达到1.5万吨应急成品粮油存储能力,实现平时服务、急时保供、战时应急。
滨州积极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累计改造提升政策性粮食储备库16.1万吨,新增政策性仓容20万吨,国有仓容达到100万吨,社会总仓容300万吨,确保存得下、储得好。大力开展粮食产后“一条龙”服务,滨州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5处,针对强降雨和连阴天粮食潮湿、集中晾晒不便等情况,安排专项经费,出台粮食烘干补贴政策,指导农户规范储粮,共推广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7.2万个,助力粮食干燥入库、颗粒归仓,助农增收900余万元。
强化应急加工体系,实现多元供给
滨州持续升级加工装备,增加产品品类。中裕食品等应急保障企业不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引入德国、瑞士等面粉加工装备,引进日本、意大利等智能化挂面加工生产线,实现“机器换人”,年处理优质小麦120万吨,年产面粉50万吨、挂面42万吨、谷朊粉11万吨、速冻食品2万吨、烘焙食品2万吨,满足多元化应急保障需求。
同时,持续提升加工转化量,稳定成品粮库存。目前,全市加工企业小麦粉库存保持在3万吨以上,小麦日加工能力达1.34万吨,小麦粉日产量0.94万吨,一天加工量可满足全市供应10天以上。全市加工企业食用油库存2.47万吨以上,食用油加工企业日处理油料和精炼油脂能力2.67万吨,油脂日产量3200吨,一天加工量可满足全市供应30天以上。
此外,滨州持续扩建智慧厨房,提升“熟食”供应能力。新建3处智慧中央大厨房,生产速冻类、烘焙类、肉制品等系列产品,日供应3万人份,年产能22.7万吨,涵盖即烹、即热、即食、即配食品及面制品5大类152个品种,形成“原料-加工-配送-终端”一体化供应链模式。
扩大供应网点覆盖面。滨州在保证每个乡镇(街道)建有1个应急供应网点的基础上,在每个社区建设1-2处麦便利超市,采用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三统一”管理模式,满足成品粮的初加工产品(米面油)、半成品(速冻食品)、熟制品(包子、油条等主食)以及肉蛋菜等多层次需求。截至目前,主城区已累计改造198个便利店,每处网点保障能力可达1吨面粉、0.5吨食用油,构建起市民家门口的社区精品生鲜超市。为健全应急配送快速反应机制,全市配备“智能分拣+冷链物流”,拥有6.8万平方米生鲜百货分拣仓库,1000余辆冷链运输车日配送能力超200吨,供货周期不超过12个小时。
滨州全面构建“内外联通”多式联运模式,依托德龙烟铁路滨州站、山东港口滨州港等物流枢纽,增强铁路、水运散粮及食品发运和接卸能力。与中铁快运、中通快递、德邦物流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配备大型运输车、冷链物流专用车100余辆,冷链仓储能力5万吨,年冷链物流能力2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