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是滨州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区位优势、发挥产业优势,打造“五彩畜牧”。
底蕴深厚,传承红色基因。滨州市红色底蕴深厚,老渤海精神扎根于此。滨州市畜牧传承红色基因,成立畜牧加工产业链党委,开展“省市县企结对共建、共促畜牧产业发展”党建联建活动,打造“党建领航 牧歌嘹亮”机关党建品牌和“助企惠民”畜牧志愿服务品牌,实现党建与产业同频共振、双促双赢。
守护黄河,坚持高质量发展。滨州畜牧坚持“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打造绿色肉牛全产业链,延链条、强集群、优生态,绿色循环全链条已见雏形。滨州市拥有山东省唯一的畜牧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滨州市市级以上畜牧类龙头企业达到15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两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全市肉牛、生猪、肉禽年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120万头、225万头和8.5亿只,肉牛和肉禽屠宰能力分别位列全省第1位和第4位。全市拥有畜禽规模化养殖场1808家,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5.5%。设施畜牧稳步发展,多处高标准禽、猪、肉牛养殖基地投产运行。种畜禽场34家,主要畜种种源自给率达到75%。养殖主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龙头企业引领、集团化发展、专业化分工等发展趋势,单场养殖规模大幅增加,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为重。滨州市畜牧业坚持效益与生态并重,常态化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助推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节粮和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成果丰硕,2家企业获评省饲料行业减量节粮示范企业,173家养殖场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邹平市荣获全省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先进县。牧草种植和“粮改饲”持续扩大,建成优质牧草生产基地13个,发展专业收贮企业16家,牧草种植面积3万亩,年生产优质饲草77万吨。全国盐碱地优质牧草产业发展大会在滨州市召开,7个县(市、区)全部创建为国家级或省级粮改饲示范县,“粮改饲”累计面积超过50万亩。
蓝盾护牧,筑牢安全防线。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高标准无疫区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科学开展流调监测,连续多年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规划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实现兽医、协检员全覆盖。积极开展无疫小区创建,惠民牧原获评国家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5处,全部完成提档升级,实现了线上报收、移动收集、集中处理、实施监管的信息化监管模式,病死畜禽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开展各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加强“瘦肉精”整治,实行网格化监管,有效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金色品质,打造金字招牌。2023年,滨州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98.36万吨;畜牧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45.09亿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阳信县持之以恒打造全国“第一牛县”,全市牛肉冷链物流配送50万吨,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牛肉产品主要供应地。阳信牛肉专供北京奥运会、第五届进博会,“东坡牛扒”“孔府酱烧牛肋排”入选G20杭州峰会、青岛上合组织峰会“国宴”,华阳牛肉荣获“中华老字号”。肉制品深加工和预制菜制作领域持续扩大,从事企业已达490家,年产量125万吨,产值152亿元,涉及调理品、酱卤肉等上百个产品。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王 芳
张彤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