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现场调研与经验交流会在济宁召开。会上,相关专家学者介绍了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导则编制情况,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沿大运河8省市、以及济宁、沧州、无锡、杭州等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重点地市代表,围绕大运河建设思路和主要做法进行了经验交流。
记者在会上获悉,2024年,济宁市新梳理储备大运河国家步道项目7个、总投资16.5亿元,计划建设步道长度455公里。
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
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是指在中国大运河沿线地区,规划和建设一系列步道,以连接和展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推动全民健身和绿色出行。通过建设步道,可以贯穿大运河沿线的城市、乡村和风景名胜区,促进区域旅游和经济发展,方便人们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大运河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济宁依水而生、因港而兴,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南接江淮,北通幽燕”,是著名的运河之都。近年来,济宁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步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济宁将“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纳入济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城市“绿量倍增”和“增花添彩”工程,拓展城市绿化空间,为济宁城市规划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
截至目前,济宁市中心城区突出滨水亲水,建成城市绿道289公里,形成了沿廖河、沿泗河、环太白湖、环少康湖等4个慢行系统绿线。大运河滨河大道沿线绿化、高品质园林绿化初见成效,多个景观节点成为网红打卡地。坚持“活脉、连园”理念,结合运河文化风貌,加力改造提升滨河公园,以绿道串联衔接周边自然景观,构建滨河慢行体系。2024年,济宁市新梳理储备大运河国家步道项目7个、总投资16.5亿元,计划建设步道长度455公里。
三方面发力让“千年运河”焕发时代风貌
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副总师、创新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吕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怎么融合我们现在的新场景、新设施、新生活方式、新商业模式来建设大运河国家步道,要以发展的格局来看待。“要结合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包括一些产业孵化等进行打造,才能带动城市的发展。”
作为大运河全段上最高点、南旺分水枢纽所在地的济宁,在围绕如何能够更好地输水、灌水方面曾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方面的成就,同时极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济宁将作为全段的示范性样板,要更好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线,穿线成网,讲好文化故事。本次的现场交流会,为济宁提供了接受指导、深化交流、提升工作的宝贵机会。
记者在会上获悉,下一步济宁将从科学布局步道选线、全力做好项目保障、积极打造济宁样板三个方面发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步道建设。利用现有的城市林荫道、堤顶路、旅游步道、自行车道等道路资源,“一道一方案”,合理确定步道选线、宽度、形式和建设模式。深挖运河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价值,优化活态传承,坚持项目带动,高标准推进步道项目,实现市域内全线贯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国家步道建设深度融合,以步道建设串联起运河沿线遗址遗迹与旅游景点,培育开展户外体验、步道研学、科普教育、生态休闲等活动,撬动大运河济宁段的保护传承利用。
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在致辞中表示:“让‘千年运河’焕发时代风貌,是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济宁市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奋力为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贡献更大济宁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大龙 任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