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世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过去一年,青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奋力争先。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围绕如何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市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市政协委员,青岛电子学校、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校长,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崔西展建议成立青岛市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发挥其引领作用、纽带功能和资源价值。构建以数字化转型为基础的青岛教师学习体系与资源体系,形成市、区、校合作,教、科、研、训一体化实施的工作机制,建立与青岛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赋能青岛教育强市建设。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与新技术更新速度持续加快,医疗卫生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不断颠覆以往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但医疗资源分配还不均衡,医护人员医疗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医学部副部长张蓓建议,充分利用高校医学教学与科研资源,开展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的医疗培训,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提高区域医疗整体水平,助力健康青岛建设。
“老龄化是当前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之一,老龄工作压力加大,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持续凸显。”市政协委员,青岛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院院长、青岛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乔红表示。她建议,加快完善老年教育政策法规,保障老年教育条例落地,让老年人“学得安”;完善基层老年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将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解决基层老年教育的经费问题,让老年人“学得了”;强化老年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老年教育提质增效,让老年人“学得好”。
当前,社区基层工作者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是优化社区服务质量、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力量。市政协常委、山东正航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秋航建议关注社区基层工作者基本待遇等问题,让薪酬水平与其工作难度和社会平均水平相匹配。同时通过完善社区工作者的社会保险待遇、设立职级晋升机制等举措,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