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之磊
2023年,青岛市即墨区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六大主导产业、聚力发展15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以海洋经济为特色、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绿色新兴产业聚企成链、集链成群,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新兴产业持续茁壮成长。获评首批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新引领型综合性区域试点。
提质升级
传统产业焕新机
染色不用一滴水,不用化学助剂、无污水排放、二氧化碳可回收再利用……即发集团牵头的“超临界CO2无水染色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年产能可达1000吨。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抢抓天然气价格持续走低机遇,将原有的轻卡产线进行改造,迅速扩大燃气重卡产能,日产能可达500辆,2023年前三季度燃气重卡销量达3.4万余辆,同比增长230%,市场份额26.8%,稳居行业第一。
2023年12月28日,“原生超能混动SUV”风云T9在汽车产业新城迎来首车下线,标志着风云全面进入产品落地期,为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化跃升赋予新动能。
这是即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3个场景,也是该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缩影。
即墨区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万余家,工业占比超过40%,汽车、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占据青岛“半壁江山”。2023年,即墨区持续做强汽车支柱产业链,推动四大整车项目导入新车型、释放新产能,奇瑞项目生产整车突破4万辆,瑶光混动和风云T9新能源车型下线投产,50%销往俄罗斯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配套零部件产业园一期12个项目投产、二期厂房主体结构完工;一汽解放两大整车项目产销两旺,产值、产量增速分别达到44%、42%;一汽-大众项目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奥迪A3新车型技改项目完工启用;一汽锻造项目当年落户、当年开工、当年主体完工,建设周期缩短6个月,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完善。预计2023年汽车产业规上产值突破700亿元、整车产量突破38万辆。
纺织服装和商贸物流传统优势产业地位持续巩固。建设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即发集团首条年产1000吨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线正式运营;组织55家纺织服装企业参加国内高端展会,新增订单800余个;推动服装市场升级改造特色街区,创建全国优化升级示范市场;纺织服装入选省2023年度“十强”产业集群。商贸物流产业持续创新业态,直播电商产业园带动全区直播场次和零售额稳居青岛首位,创建省内首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际陆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增速66%,华骏物流园入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培育“蚁家人”产业互联网平台,落地品智公元项目,盘活30万平方米岘山时尚广场,带动即墨200家企业聚链产销。
培大育强
新兴产业“插柳成荫”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制造“家底”,那么新兴产业则决定了经济“增量”。
前不久,位于即墨区的创新奇智科技有限公司与海联金汇完成对汽车零部件项目的工业互联网转型改造,在海联金汇厂区内,建立了430个数据采集点位和30个人机交互界面,实时采集并上传生产数据。大到整个厂区5个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小到车间内的每台设备和每一个生产动作,都可以映射在与真实环境1:1对应的虚拟工厂中。
作为国内“AI+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创新奇智瞄准AI技术的商业价值转化,聚焦钢铁冶金、能源电力、汽车装备等制造业垂直领域,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AI产品及智能化转型所需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落户即墨后,创新奇智仅用两年半时间便成为独角兽企业。2022年1月,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成为“AI+制造”第一股。目前,该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占比56.7%,累计申请AI相关专利634项,90%以上为发明专利。
新兴产业代表着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升级的新引擎。对标全省产业重点、立足产业基础,即墨区研究确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作为主攻方向,每个产业链由区级领导担任“链长”,建立“链长”、产业链专班、镇街(功能区)3张责任清单,在投资融资、土地供给、人才支撑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集成式改革创新,加快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抢抓省级在东部沿海布局海上风电、海上光伏两个千万千瓦级基地的契机,主动对接引进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海上光伏、海尔储能以及华润渔光互补项目,投产后将形成新能源产业隆起带。
——云路先进材料新上非晶带材单线产能突破万吨、为国内唯一,成功申报工信部2023年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
——2023年新增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项目4个,省市级智能工厂等总数达到105个。
通过招大引强,即墨区迅速拉起“新”产业框架。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绿色新兴产业,实施龙头项目招引突破行动,集中资源精准发力,推动产业从无到有、加快成长。
涵养生态
精耕产业“希望沃土”
产业进阶,需要长期性、系统性的培育。精耕产业发展的“希望沃土”,即墨打出系列“组合拳”——
印发《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充分发挥即墨特色优势,全面落实先行区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创新力、实体经济竞争力、内需增长拉动力、城乡品质吸引力、改革开放驱动力和民生福祉保障力,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印发《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内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平安即墨”十大攻坚行动,确保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见实效。
出台《即墨区工业“倍增计划”试点企业评选及扶持办法》,对入选“链主”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支持,同步发挥企业懂产业、资源多的优势,争取深度参与产业链政策制定、招商目录编制、配套项目招引等工作,成为招商引资的“助手”、产业链发展的“高参”。着眼破解配套支持难,即墨区建立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储备库,优先保障用地、资金等各类要素,推动500余家企业产品迭代、工艺升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67%。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产业发展重要“软环境”之一。
为此,即墨深入开展“强基础提能力优环境促发展”专项行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和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瞄准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重点领域,推出35条创新措施,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持续厚植人才成长土壤。
率先出台《即墨区企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第一批备案山东大学、青岛农大等10名专家、博士,为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智力支持。
在全省创新推行工业厂房“竣工即投产”改革,通过整合资源、前置关口、同步审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实现项目从竣工到投产快速衔接,已经为17个工业厂房类项目提供了“竣工即投产”服务。
梳理160个市、区两级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立联络服务机制,定期开展走访调研,跟踪服务。开展“联企助企部门行”活动,推动66个部门联系261家重点企业,确定1500余个项目,在审批、纳统、建设施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