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赏秋华,岁岁话重阳。烟台市是中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级市之一,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68%,居全省第二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100个烟台人里就有25个老年人。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近年来,烟台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老龄和医养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打造了“福寿烟台·康养胜地”颐养安居城市名片。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城市”“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市”“全国第二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城市”。
我市创建11个省级
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
构建居家社区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近年来,全市共创建1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建立老年人绿色就医通道比例达100%,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比例达到100%。今年,作为唯一地市代表,在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专题介绍了居家社区医养结合的“烟台经验”。紧抓医养结合示范引领,我市推动芝罘区“省级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项目”试点建设,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招远市打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康复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居家医养上门服务”镇域医养结合全链条服务经验也在省内推广。为此,我市还进一步加快医养结合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并通过岗位练兵、精技强能等形式,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紧抓医养资源合理配置,引入上海九如城、上海爱照护等10余个养老服务品牌,运营我市日间照料设施。御花园、蕾娜范等专业品牌机构,在13个区市设置连锁服务站(点)60余个。紧抓“智慧医养”推进,通过“互联网+”将医护服务从机构延伸至社区居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等服务模式,为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居家医疗“订单化”服务。坚持用医养健康产业建设支撑医养结合优化发展,着力做大做强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生物医药等医养健康产业板块,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
实现老年病科全覆盖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我市先行先试,不断创新做法。聚焦镇街网格服务,构建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专属网格。建立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联动机制,发挥家庭医生在上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主动到养老院等功能社区开展集中签约、履约活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4.12%,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探索打造“邻里互助圈”,全市共孵化249个邻里互助圈,志愿者队伍达1.8万人。创建老年友善型医疗机构占比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老年友善环境整治完成率达95%。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实现老年病科全覆盖,中医院实现老年病科、康复科全覆盖。
此外,我市积极落实老龄政策。提升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长寿补贴发放标准,市、区两级财政增加资金达3500多万元。百岁长寿津贴普惠标准每月600元,位居全省第三。全面落实优化老年人6项优待政策。不分国籍、不分地域,在烟期间均可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优待政策。
全市建成养老机构254处
各类养老床位8.45万张
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养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养老机构254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749处,各类养老床位8.45万张。今年以来,全市养老服务扶持资金预计发放一亿元(省级资金6000万元,市级资金4000万元),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今年以来,共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36.13万人次、资金3115.34万元。同时,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通过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原有敬老院新增床位等方式,大幅度提升养老服务床位。今年以来,新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2219张,全市护理型床位占比62%。各区市均建有1处以上以收住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为主的公办敬老院,收住照护各类特困老年人4462人。
立足“家门口”养老,构建社区养老共同体。建立“机构+社区+居家+医疗”四位一体的医养综合体,从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及精神慰藉三方面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形成家门口的幸福养老生态圈。发挥数字监管信息化应用。烟台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14处,入网老人达110余万人。
立足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医疗健康等硬需求,烟台正在全方位发力,提供各项服务,致力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得。
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
通讯员 李姗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