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山东济宁运河两岸稻菽翻浪、瓜果飘香、鱼肥蟹美,一派丰收景象。近日,记者深入济宁“三秋”生产一线,探访今年的丰收新鲜事。
在“运河水脊”汶上县,万亩方田里一派金秋盛景,机器轰鸣,颗粒归仓。“你看今年的玉米粒粒封顶,一点花粒没有,又是一个大丰收。”次邱镇种粮大户贾维涛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1000亩玉米,亩株数比往年增加1300多株,预计亩增收300斤、150多元。近年来,汶上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产能稳步提高,特色产业加速发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农业农村大发展,带动农民大丰收。汶上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土地流转、粮食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走在全省前列。
千里沃野展露新颜。近年来,济宁市以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以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步步从“纸上画卷”演变为“现实生活”。
京杭大运河穿微山湖而过,10月的“湖上田野”是另一派丰收景象。“现在的螃蟹正肥,这一笼能收四五十斤,一斤能卖到80元。”在微山县韩庄湾的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蟹农们正忙着捕捞螃蟹。近年来,微山县推广高位池标准化养殖模式,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不再受天气、水位等自然因素影响,螃蟹产量提高,养殖户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像这样的高标准螃蟹养殖基地,微山县有2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达1.5万吨。
良畴沃野,阡陌如绣。近年来,济宁市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锚定“提质增产高效”一个目标,通过整好田、育好种、养好苗、服好务、收好粮五措并举,提升粮食单产水平,筑牢粮食安全根基。2022年,济宁市粮食产量达97.94亿斤,实现“21连丰”。
眼下,运河西岸的嘉祥县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基地里,5万多亩大豆丰收在望,串串豆荚颗粒饱满。秋风吹过,大豆摇铃,预示着今年又将是一个好收成。正在田间忙碌的嘉祥县农业农村局种业发展科科长曹向华介绍,今年,示范区的大豆亩产有望超过520斤,可带动全县大豆平均单产提升10%。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作为国家认定的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嘉祥县探索创新“政府支持+种子企业+科研机构”三方合作新模式,引导制种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68家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建成8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目前,嘉祥县大豆良种繁育面积稳定在18万亩。
济宁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宜居乡村。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5.0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28元、增长5.6%。金乡大蒜、邹城蘑菇、微山渔湖产品、鱼台稻虾、汶上芦花鸡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
作为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邹城每天有超过1000吨的食用菌销往全国各地。在山东友和菌业有限公司,一瓶瓶已经成熟的金针菇,正在通过生产线来到包装车间,由工人加工包装。车间负责人郭和焕介绍:“全程智能化、工厂化生产,一个车间一天生产160吨金针菇。可以这么说,北京人的餐桌上,每三包金针菇里面就有一包来自我们公司。”
惊人的产能和效率刷新了记者对现代化农业的认识。近年来,邹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实现农业工业化、农业智慧化、农业产业化。在工厂化栽培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自动化工艺装备、手术室等级的环境控制等加持下,邹城市年产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等20多个品种、38万吨食用菌,让小蘑菇撑起了致富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