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生态本底优越,农耕文明时期开始,先辈们便选择在这里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如今,是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
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泰安作为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成为全国9个地市之一、全省唯一,实现了泰安督查激励零的突破。
近年来,泰安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多线作战、立体攻防”的工作格局,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推窗见景,绿色成为魅力泰安的亮丽底色
泰安市将构筑“泰山大生态带”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城乡空间一体化布局等紧密融合,精准施策,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泰安市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模式,真正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看待,打通彼此“关节”与“经脉”,以此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为今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这些年,泰安市以人民为中心,以绿色为基底,着力实施增花添彩、见缝插绿、水景融合“三大工程”,统筹推进精准治气、综合治污、土壤改善等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快促进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能源绿色化,不断优化城市生态体系,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绿植绿景绿色相互融合的未来城市形态。
转角入景,碧水成为山水泰安的点睛之笔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白鹭成群……夏日清晨,漫步泰安泮河河畔,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沿岸的健身步道上,市民悠闲漫步;公园内,或太极、或剑舞、或练声、或舞蹈,温馨惬意;河中白鹭嬉戏,时而展翅飞翔,时而低头觅食,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然油画。
泰安市统筹推进大汶河、柴汶河等水体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实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累计建设人工湿地1.2万余亩,有效保障了大汶河流域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清理网箱网围12.6万亩,关停沿湖污染企业683家,东平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1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在东平湖栖息,目前发现青头潜鸭有1600余只,是目前国内记录到的最大单一种群。
宁阳县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对海子河污染河段进行截污换水,清淤治理,在河底栽植10多个品种共70余万株水生植物,在岸边播撒四季青草种2万余平方米,持续提升海子河湿地自净能力。在海子河沿线重要通道安装监控设施39处,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处理私自倾倒污水、垃圾等行为。启动海子河全线雨污分流工程,建立完善从源头到末端的污水全过程管控治理体系,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建设湿地公园,改善水生态环境,现在的海子河成为造福一方的‘母亲河’‘舒心河’。
“过去躲着走,现在慢慢走。”肥城市民感受颇深地说。从曾经接纳化工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纳污河”,到今天岸绿水清、鱼翔浅底的滨河“景观带”,康汇河流域生态修复实现了“巨变”。肥城市委、市政府抢抓泰安市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康汇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现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共赢,污水治理、水资源利用、地下水保护同频共振。
为进一步深挖水环境改善潜力,泰安市“一张网”推进城区污水治理,加快推进“两清零、一提标”。新建污水管网170余公里,实施雨污分流改造63.54公里,完成557.65公里污水管网排查整治,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6万吨,城区污水处理厂外排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河流是城中流动的风景,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为了提升水质,优化生态环境,我们不断加强城市河道整治,实施修复工程,解决污染问题,实现河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双赢。”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戴先锋对水生态治理信心满怀。
目前,泰安市在大刀阔斧地综合整治下,一条条河道的华丽嬗变造福百万市民,成为市民家门口赏心悦目的美景,河畅水清成为文明泰安生态品质提升的最佳见证。
减污降碳,蓝天成为大美泰安的耀眼名片
近日,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接到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平台报警提示,泰山区某处监测站点PM10浓度持续升高,随即开展溯源分析,锁定污染来源方向,联合城市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依法责令未落实扬尘管控措施的某渣土场停工整改。
“通过人工智能、环境大数据等技术,全市划分出29个重点监管的热点网格,布设229个多参数微观监测站点。基于这些监测数据,我们可以在平台上监测空气质量,快速找准污染点位。”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区域空气质量控制科负责人葛衍珍介绍,利用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平台,现在泰安基本实现了对重点区域各类污染源头的24小时精准识别和实时跟踪。
天空有卫星遥感,地上有微观监测站,巡查有走航车,管控有市、区、街道、社区协调联动,泰安建立的“天地车人”监测监管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寻根溯源,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的智能监测和精准管控。
为巩固提升“泰安蓝”,年初,泰安市印发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从10个方面入手,以防反弹、保改善为目标,切实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以及各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向优发展。
进入大气污染防治的深水区,臭氧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泰安空气质量改善的最大“拦路虎”。针对夏季高温天气极易诱发臭氧污染的特性,该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夏病冬治”“未病先防”,早在春季就打响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陆续启动了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VOCs污染治理达标等五大行动,全力开展涉VOCs问题排查整治和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完成VOCs低效治理设施改造企业600余家,取缔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31台,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5922辆。今年上半年,泰安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3位。
持续发力,不断深入,监管大气污染源逐渐走向科学化、精细化。以往的生态环境欠账得到有效弥补,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给市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变化。
泰安市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污染防治力度空前,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变化,碧水蓝天的生态美景处处可见,山清水秀的生态底色、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这些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生态标签”。(岳风) |